在我国,甘草始载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书《尔雅》中,药用则首见于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一书。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
甘草是中药配伍中比较常用的一味“使药”,其药性平缓和,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关于甘草的由来还有这样的一个有趣传说。
从前有个山村郎中,外出治病未归,家中又来了很多人求医。郎中妻子见这么多人等丈夫,而丈夫一直回不来,便暗自琢磨“不就是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给求医的人呢?”。她想起家里有一个甘草垛,就像郎中一样切成片,包好发给来看病的人,说是医生留给他们的,让他们拿回去煎水喝。那些早就等得着急的病人们一听都很高兴,每人拿了一包药离去。几天后,有几人拎着礼物来答谢郎中。郎中愣住了,妻子如实告知后,郎中询问病人情况,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肿痛,有的中毒肿胀。如今,他们吃了甘草后,病全好了。从此,郎中就把这意外发现的甘草,当药使用,沿用至今。因其口感甘甜,就命名为甘草。
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补气健脾、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补气健脾主要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食少,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疼、肚子疼,及四肢的拘挛疼痛。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疮疡肿毒,以及食物或药物中毒。
现代医学研究,甘草还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它可以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黏膜,但需要注意的是,甘草不可以大剂量长时间的服用,它会引起浮肿。切记,准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