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明王朝》中的穿帮台词,想想真是好笑,当时浙江巡抚郑泌昌在面对审讯时,不仅不认罪,反而狡猾地利用言语挑衅。他说道:“我们大明朝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织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 这个确实不应该,要知道在那个朝代,衣冠禽兽绝对是褒义词,换句话说,当时的人们巴不得成为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本身就是指朝廷官员绣在官服上的图案,主要以飞禽走兽为主,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拟订的官服制度,结果后来却成了形容人品德败坏、行为卑劣的词。 有些成语啊,本来是褒义词,结果用着用着就成了贬义词,下面几个成语就是这样。 1、呆若木鸡: 原意(褒义词):形容一个人镇静自若,态度稳重。这个成语源自《庄子·达生》篇,讲的是纪渻先生训练斗鸡的故事,最终达到“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的境界,即斗鸡看似呆若木鸡,实则已达到最高境界,其他鸡无敢应者。 今意(贬义词):形容一个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明哲保身: 原意(褒义词):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智。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烝民》篇。 今意(贬义词):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带有讽刺意味。 3、弹冠相庆: 原意(褒义词):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个成语源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中的故事。 今意(贬义词):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或讽刺那些为了私利而相互庆贺的人。 4、大放厥词: 原意(褒义词):铺张词藻,畅所欲言,用于赞美文章或言辞的优美和丰富。这个成语源自韩愈为柳宗元写的《祭柳子厚文》。 今意(贬义词):形容人大发议论,尤其是那些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论,常带有讽刺意味。 5、人尽可夫: 原意(褒义词):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原意是强调生身父亲的重要性,因为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的选择范围则广泛得多。 今意(贬义词):一般指不检点的女子,把所有的男人都当自己的丈夫看待,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6、无奸不商: 原意(中性或接近褒义):原句是“无尖不商”,指古代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时,每次量最后都要把一些谷物堆成尖形,尽量让利,以招揽回头客。 今意(贬义词):形容商人奸诈,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通常与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贬义行为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