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等解救“七君子”的行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堪称一次壮举。 1937年7月的一天,宋庆龄带领着何香凝等十几位中国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同志,来到了位于苏州的国民党高等法院。这些爱国人士个个身背简单的行囊,神情坚定。他们要做一件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但又无比壮烈的事情——请求法院判处他们"爱国罪",把他们收监入狱。 1936年11月23日凌晨,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位爱国人士,震惊中外。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七君子事件"。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正直坦荡的"七君子"因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被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 而宋庆龄对此更是愤慨至极。她立刻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声明,言辞犀利地谴责国民党的滥捕行径,表示坚决反对以毫无根据的罪名来构陷爱国者。她慷慨陈辞道:"让日本军阀当心吧!他们虽然可以在幕后指使逮捕7位领袖,但是全中国的人民是不会饶恕他们的。" 宋庆龄的声明大义凛然,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响。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丝毫没有悔改之意,继续把"七君子"关押在狱中,对外封锁消息。宋庆龄见状,又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入狱运动",决定以实际行动向国民党施压。 就这样,在7月的烈日下,宋庆龄率领救国会的同志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要求会见院长。他们当面挑明:如果爱国也有罪,那就请求法院把他们一起收监吧!法官们大吃一惊,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样的情形,恐怕在司法史上都是头一遭。 消息不胫而走。"爱国志士请求入狱"的新闻马上传遍全国,轰动一时。人们纷纷对宋庆龄等人的壮举表示敬佩,同时更加同仇敌忾,群情激愤。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受到了沉重打击,一些人开始动摇。 宋庆龄发起的"爱国入狱运动"如一声惊雷,在国民党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党内开明人士纷纷站出来,对蒋介石囚禁"七君子"的做法提出质疑和批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于右任、著名将领冯玉祥、李烈钧等20多人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从速妥善处理此事,以平息舆论。这些人都是党内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的联合施压,令蒋介石颇感棘手。 而西安事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西北军首领张学良,更是当面找到蒋介石,语气严厉地质问道:"对待爱国运动如此残酷,和北洋军阀时期的袁世凯、张勋之流还有什么区别?"张学良此言一出,蒋介石一时语塞,脸上挂不住面子。 就连蒋介石的嫡系大将、桂系首领李宗仁和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也纷纷从广西发电报给蒋介石,央求他无条件释放"七君子",以缓解党内外的压力。在党内这股声势的影响下,国民党当局开始有所动摇,态度略有松动。先是同意律师会见被关押的"七君子",后又允许他们以保外就医等名义,暂时离开监狱。 形势越来越对蒋介石不利。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沈、章诸氏被起诉宣言》,高度赞扬"七君子"以"坦白之襟怀,热烈之情感,光明磊落之态度",提倡全国团结、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称他们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楷模。宣言严厉谴责国民党制造"爱国有罪之冤狱",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七君子"等全国政治犯。 在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向国民党施加压力,要求释放"七君子"。宋庆龄也没有停歇,继续四处奔走,上书请愿,呼吁营救。党内开明派趁机向蒋介石逼宫,要求从速处理此事,以挽回党的颓势。 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蒋介石终于被迫低头,国民党不得不改变态度。先是党报《中央日报》发表评论,声称"救国会以救国为目的,当然无罪。"随后又通过党内的司法系统,从程序上为"七君子"平反。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营救下,沈钧儒等七位爱国人士终于重获自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七君子"陆续走出监狱。得知他们安全获释的消息,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宋庆龄等人的营救努力,功不可没。这次轰轰烈烈的"七君子"营救行动,充分展现了以宋庆龄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高风亮节、敢于斗争的可贵品格,同时也再次昭示天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