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男子,立下协议,和父母断绝关系,几乎不往来。多年后,父母去世,留下两套400万的房产,女儿一直掌控着。男子多次向妹妹提出分割父母遗产的事情,都被拒绝了。最终双方闹上法庭,然而法院的判决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年5月31日 《34年前签下“断绝父子关系”协议,如今继承了父母部分遗产》 ) 故事要从几十年前说起。那时的田大爷和他的妻子,如同千千万万的中国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四个孩子:长子田明军、次女田晓、三女田慧和小儿子田家洋。他们满怀希望,期待着孩子们长大成人后能有所作为,为家庭带来荣耀。 生活往往不如人意,长子田明军从小就显露出叛逆的性格,与父母的关系一直紧张。成年后,他与父母的冲突愈发激烈,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引发激烈的争吵。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剑拔弩张的争执中,田明军做出了一个改变家庭命运的决定:他签下了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协议,离家出走,从此与家人断绝了一切往来。 田明军的离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田大爷心中的遗憾和失望如同一根刺,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最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次女田晓的肩上。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同时还要关心年幼的弟弟妹妹。 2003年,田大爷因病离世。为了维持母亲的生活,田晓将父亲名下的一套房产进行了装修和出租,将租金全部用于母亲的日常开支。几年后,母亲决定出售自己名下的另一套房产。田晓本着公平的原则,将卖房所得的资金,分给了弟弟和已故妹妹的女儿,并得到了母亲的认可。 2021年,母亲也离世了。此时,已经多年未与家人联系的田明军突然出现,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当他得知弟弟妹妹已经分配了父母的财产,而自己被排除在外时,内心的怨恨和不满立刻爆发。他多次向田晓提出分割遗产的要求,但都遭到了拒绝。 田晓坚持认为,田明军多年来未尽赡养义务,甚至与父母断绝关系,不应该享有继承权。田明军却坚持自己作为子女,拥有法定的继承权。双方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不得不诉诸法律。 这场官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曾经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子女,是否还有权利继承父母的遗产?法律和道德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如何权衡? 出乎意料的是,法院的判决结果为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法官首先指出,田明军与父母签订的断绝关系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子女作为父母的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能因为私下的协议而被剥夺。 法院也考虑到了,田明军多年来未履行赡养义务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尽孝道的继承人,可以适当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最终,法院判决田晓等人给予田明军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金额远低于他原本应得的份额。 这个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支持者认为,这个判决既尊重了法律规定,又考虑到了道德因素,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人性化。反对者则认为,这样的判决可能会助长一些人逃避赡养义务的行为。 无论如何,田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与财产分配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在法律、道德和情感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又要考虑到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家庭财产问题时,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如果田家的成员能够及早坦诚地讨论这些问题,或许就不会走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同时,它也警示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忽视了亲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