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两个偶像,在出山之前,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活成这两个人的样子。这两

漫聊小知识 2024-08-02 18:38:13

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两个偶像,在出山之前,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活成这两个人的样子。这两个人是:管仲、乐毅。乐毅何许人?能让诸葛亮这样崇拜?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战国时期的“三哲”中,他在吴起之后,跟白起大体在一个时代。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国士卒40万的时候,他就在赵国。所以后人经常遗憾,赵王怎么就不派乐毅去长平统军呢? 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武庙十哲中的其他人,要么根本不生活在一个时代,要么是处于同一个阵营(李靖、李),所以不存在较量一番的可能。乐毅、白起有这样一个时机,但由于种种原因,火星与地球的碰撞却没有发生。 乐毅能建功立业,离不开燕昭王。战国中期,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不讲道义,趁机入侵燕国,攻入都城,毁其宗庙,掠夺财富,搞得燕国差点亡国。 后来燕昭王即位,立志振兴国家。他深知人才的重要,以谦恭的态度、优厚的待遇招贤纳士。为表诚心,他在易水边修筑招贤台,“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士”,所以这个台又叫“黄金台”。 在燕昭王诚意的感召下,能人贤士纷纷赶往燕国。众多人才的加盟,也使得燕国很快兴旺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乐毅。经过交流,燕昭王给了乐毅极大的信任和礼遇:任命他为亚卿(相当于国家副总理)管理国家军政。 齐国把燕国搞得差点亡国,所以燕昭王深恨齐国。本来齐国国力雄厚,不是燕国能比拟的,但齐国国君齐湣王给燕国提供了机会:这位齐湣王自恃强大,对外到处惹是生非欺负人,他把宋国给吞并了,让其他国家人人自危。 他还自称“东帝”,要凌驾于各国之上,这让当时各国都无法接受;而对内呢,他刚愎自用、横征暴敛,使得国人对他离心离德。 燕国君臣抓住这个机会,于公元前284年联合秦国、赵国、魏国、韩国,组成联军,一起发兵讨伐齐国。而联军的统帅,则是乐毅。 乐毅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战争智慧,把语言不通、不相统属的五国联军凝成一支相互配合、同仇敌忾的铁拳,在济西之战中,把齐国主力打得溃不成军。 之后,赚了不少便宜的其他四国陆续收兵,惟有乐毅率领燕军在齐国追奔逐北,短短半年,攻占齐国72座城(齐国只剩下即墨与莒两座城),让这些土地都成了燕国领土。这使得燕国国力大涨,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一时之雄。 即墨、莒两城城防坚固,难以攻取。而乐毅深知燕国以一国之力是不可能吞下齐国这么大的疆土的,所以他围而不攻,同时在齐国的其他地方减免赋税、发展民生,瓦解齐人之志,收拢齐人之心。 对即墨与莒,他想通过围困让齐人投降,所以又用了5年之久,还没有攻下两城。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乐毅说不定真的会让齐国变成燕国的一部分。 然而绝对信任乐毅的燕昭王去世了,新的燕王中了齐国人的反间计,对乐毅不放心,派人取代乐毅。乐毅怕回燕国被冤杀,就到赵国去了。 乐毅走后,即墨守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复了齐国所有土地,成功复国。 乐毅到了赵国,赵王很认可他的才干,又认为他对燕国军政非常熟悉,想让他帮自己图谋燕国。 但乐毅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赵王的后代呢? 赵王感动于乐毅的忠义,没有再强求。后来燕王对自己的孟浪也很后悔,向乐毅致歉。乐毅则奔走于燕赵之间,促进了两国的和平。 到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时候,乐毅正在赵国。但不知道是因为乐毅老了,还是赵王对这位“外国人”还是不够放心,所以没有请乐毅为将,去碰白起。 乐毅堪称“转败而为功”的社稷之器。燕国是弱国,而且经过大乱。而乐毅让燕国一时前所未有地强盛起来,这是典型的大逆转。 因此,年轻时的诸葛亮面对千疮百孔的汉王朝,才希望自己活成乐毅的样子,扭转乾坤,振兴国家。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