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在诗歌格律方面,居于初唐诗人之首,他为五律的定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格律诗

漫聊小知识 2024-08-02 18:38:13

杜审言在诗歌格律方面,居于初唐诗人之首,他为五律的定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格律诗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既和大的社会因素 - 宫廷息息相关,又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武则天后半期中,(广大的文人士子)谋求革新,力图打破贵族文学的传统,用新的形式来表达新的时代内容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促使这些变化的因素很多。 而政治革命无疑是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因为政治上的变革,导致文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又因为文学和政治相连,文人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在仕途中占据一定地位。 杜审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凭借着自己的诗文打动了统治者。在新旧唐书等史料中都记载杜审言因作“欢喜诗”取悦武后的事例。诗文能够换来名利,这极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创作。 并且武后、中宗偏爱华美诗风。“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在杜审言诗集中,可以找到有十二首和宫廷相关的诗歌,皆是格律工整,典雅精致之作,有着浓厚的宫廷诗影子。 研究杜审言的诗歌格律成就,“排律”上的成就自然不可忽视。“排律者,唐兴始有此体,用此律试士”,是用来考试进士时用的。在众多的宫廷唱和活动中,统治者组织大型的宴饮聚会,当场赋诗,并一比高下,“文采斐然”的“排律”,能很好地展现诗人才情。 杜审言的长篇排律有《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赠崔融二十韵》《度石门山》等七首。最著名的是四十韵的《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以及二十韵的《赠崔融》。古往今来已有很多评论家,对这两首诗歌加以评点。 如“初唐四十韵惟杜审言《送李大夫作》, 实自少陵家法。”又云《赠苏味道》乃“一代大手笔 , 正法眼。”杜审言的排律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在律诗初步定型的初唐时期,可以说成就极高。 作为一名宫廷文人,杜审言仅存的几首排律诗中,有两首便是应制诗,可以想见,诗人和当时的很多文人一样,都受到了宫廷的刺激,而倾心于这种诗体的创作。 吴相洲先生认为“初唐人探讨诗律的中心在朝廷,诗歌创作的中心也在朝廷,研讨声律的人同时又是诗歌创作的主要作者。 由于皇帝提倡,歌舞演唱成了社交、庆典、娱乐场合的重要内容……初唐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探讨近体声律的”。 初唐宫廷在声律研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主要表现是以帝王为中心的游宴赋诗,和帝王对声律人才的培养。首先初唐宫廷游宴赋诗激励了诗人的创作。 在杜审言现存的四十三首诗歌中,《晦日宴游》、《扈从出长安应制》等七首诗歌是此类题材的作品。这些诗歌全部合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庄丽,是典型的奉和应制之作。 其次帝王对声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诗人的创作。初唐时期的几位帝王都采取了一定的文化政策。 在杜审言活跃的武后和中宗时期,这两位君主十分看重文学,赏识文学之士,在位期间培养有“北门学士”,修文馆学士,还涌现出“文章四友”、“沈宋”等创作团体。 杜审言作为“文章四友”成员之一,与当时的文人作诗唱和,热烈交流与探讨声律技巧,推动了诗歌创作水平的提升。 结合杜审言的生平经历可知,他在二十四岁便考中进士,却没有直接进入中央,而是任隰城尉,和诗人的理想有一定差距。 和很多不得志的文人一样,杜审言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到诗文作品中。据考查,这一时期的作品现存的仅《经行岚州》一诗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格律严整,意境浑然一体。 仅此一首便可看出,早在高宗超,杜审言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诗歌格律技巧。在五律尚未完全定型的时期,杜审言能够达到这一高度,必然离不开诗人自身的努力。 此外,杜审言诗歌各体兼备,且都是纯熟之作。其孙杜甫在《八哀诗》中的评语 :“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翁。慷慨嗣真作 , 咨磋玉山桂。钟律俨高悬 , 鲲鲸喷迢递。” 杜审言能够在严格的诗歌格律限制下,巧妙运用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歌意象,达到浑厚的诗歌境界,这自然需要深厚的才学功底,如若不然,则只能流于“雕虫小技”,根本不会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杜审言还善于化用他人诗句,能够将诗句与自己的独特经历巧妙结合,格律和诗歌意境相融合,既有格律上的严整规范,又有绝妙好辞的点缀添色。 例如“楚山横地出”和梁简文帝的“亘原横地险”;杜之“汉水接天回”和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惊雷奔浪,望之天灰,即之云昏”;杜之“梅柳渡江春”和吴均“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等等诗句,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审言突破原有句式句意的限制,别出心裁的诗歌意境的凝练,自然也是诗人钻研诗艺,饱读诗书的结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