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桂林

乖乖小乖啊 2024-08-03 15:25:38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漫长的历史上,大量分布着壮族、瑶族先民。从元朝、明朝开始,才有大量汉人移民进入广西定居。历史老照片 从广西的方言分布来看:北部的桂林、柳州说官话,东南部的梧州、玉林说粤语,其他地区分布着壮语、瑶语、客家话、平话等。 由于桂林靠近湖南,所以桂林老百姓说的是“西南官话”,是广西最容易听懂的方言,听起来有一点点像四川话、武汉话。 82年前的桂林,到处是骑楼,居然有交通指挥亭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广西首府是桂林,移至南宁是比较晚的事情。因此,桂林在广西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旅游热门地。 那么,以前的桂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早在八十二年前,一位名叫弗尔曼的美国游客,居然用相机拍下了1942年的“老桂林”街头风貌,下面一起来看看。 那个年代的桂林,街头非常热闹,居然有骑单车的人了。还有拉黄包车的、骑马的、挑担的,太有时代气息了。 1942年,桂林街头的小朋友,居然开始看小人书了。他们穿的衣服,看上去质地不错,都没有补丁。 桂林大街上卖东西的农妇,背后一块牌子上写着“长空万里”。这卖的是什么东西?是榴莲还是石灰呢? 八十多年前,桂林老表们就开始“搬砖了”,一车都装满了。神奇的是,那个年幼的小妹妹,居然扛起一麻袋的大米,这也太强悍了吧! 桂林一家店铺的老板娘,一边抱着她的胖儿子,一边招呼店里的生意。还是40年代,他的女儿穿得也太华丽了吧。 1942年的漓江,看不到旅游观光的游客,倒是很多商船。那个年代,还很少烧汽油的油轮,都是靠人力或风帆来驱动船只行走。 上世纪40年代,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桂林也是靠烧柴做饭,很多农民上山砍柴拿到城里去卖。当时还不通电(电线杆是发电报的,不是家用的),也不烧煤,柴火是生活必须品。 桂林的郊区,一位补锅匠带着他儿子一起工作。如今的人,锅破了就直接换一口,但82年前的人们,却是补了又补。 在“旧社会”的岭南地区,很流行这种人力“大板车”,夫妻俩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当时已经有水泥道路了,但只是中间这部分有,两侧仍是土路。 最后,来看一张1942年美国人拍摄的桂林中正大桥。桥面非常宽阔,建筑风格也比较现代化,可惜此大桥两年后被战火摧毁。 以上就是罕见的“老桂林”照片,如今82年去过了,照片中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那个年代的桂林,很多外来人口,是一座非常活跃的中国西南大城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