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试焦虑有两种,一种存在于情境(考试)前,另一种存在于情境(考试)中,导致认知、生理、行为等一系列不良表现。对于考试焦虑的生理表现,王晓霞的研究结果显示,会有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腹痛、频繁出现上厕所的念头、坐立难安、难以入睡或者出现失眠等、更严重者还可能伴随病发症呕吐、呼吸困难、休克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考试焦虑是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联的特定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在行为上的表现是指个体在备考阶段、答题过程和考后的异常自我防卫或回避行为。例如,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主要有三种:(1)逃避参加测试;(2)延迟行为;(3)回避结果。
02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内部因素
(1)遗传素质
每个人的神经类型强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基因是多样的,个体父母不同,自身所携带的基因遗传物质也大相径庭。遗传素质对个体考试焦虑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郑日昌研究发现,15%的焦虑性患者父母和兄弟姐妹更容易感受到考试焦虑,神经比一般人敏感,并且患有焦虑神经患者他的孪生兄弟姐妹很大可能同样患有,并且概率高达。往往容易焦虑或者极易兴奋的人群是属于敏感群体,此类人神经系统更加强壮,因而情绪反应更加丰富快速。
(2)成熟水平
不同年龄组的考试焦虑有所不同。王玲和刘学兰认为年幼时考试焦虑分数往往较高,这是因为神经活跃度高,受环境影响大。并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直到青年期才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沈烈敏通过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不管考试结果怎样,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得分较高;而初中考试焦虑得分高于小学生,这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好的同学得分较高,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发挥不太稳定的学生分数也比较高;在高中阶段总体得分不是很高年级数与得分是负相关,且得分差异并不显著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因为高中生心理发育较为成熟,考试的认知明显比小学生、初中生更清晰。
(3)个体认知
关于考试焦虑与能力自我知觉两者的关系,张承芬指出,自我知觉能力水平越高的人,测试焦虑分数就小;相反自我觉知越低,他就越害怕考试。
黄高贵研究高中生测试时有紧张、担忧等反应和自我接受间的关系,他发现越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不足的人越不会有这种症状;就是那些觉得自己就应该很优秀,不能犯一丁点错误的人,这种症状尤为明显。
郭力平考察了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自己与测试焦虑的关系,表示有焦虑症状的学生它的实际状态与理论状态存在差异并且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也差一大截。
(4)人格特征
张海钟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的人在测验焦虑上的变现大不一样,分数相差甚远,其中忧郁气质的人回避害怕考试的程度最严重。王亚南做了一项关于高三学生的高考压力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考压力大的人,抑郁特质偏强;怀有轻松态度,没有太大压力的学生多时开放性人格,并且情绪稳定的人高考压力极小,两者关系最明显。方玉荣发现有特质焦虑的人及其在意他人的想法,十分追求完美而且相对而言比较内向,这都表明抑郁气质、特殊气质越高的人更容易在考试时紧张。
2、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
洪民认为,在中国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加上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抗拒考试,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刘金同等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也认为考试焦虑与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培养观念联系甚密;彭春妹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研究同样表示两者正相关。
(2)社会环境
学校和老师的育人方法及对学生成绩的看法与评价受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由其是教育政策体系的影响。当前唯分数论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学生能力的象征似乎只有分数,因此对于考试成绩不得不格外关注。何蔚认为,教师对于分数的格外强调,对高考分数的过于看重,同学间形成的竞争甚至紧张的考试氛围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社会因素的组成部分。
03
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试焦虑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慢慢得到了提升。基本上,分为了四大具体技术方向,其余的都是在这几个方向下不断发展的,终究是在这范围之内的。有心理分析方向、情绪中心方向、认知中心方向和技术中心方向。
正念训练是划分在认知方面,并且认知矫正、榜样示范法、认知行为改变、专注认知训练、认知重也包含在认知技术方面。大多数人使用的是认知矫正。技术中心治疗方面的研究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小策略来减少紧张的发生,不过己经有不少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是教学生学习策略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从容面对测验,就像现在的很多学生就算进各种补习培训,加班加点的学习但是成绩还是没有进步的原因差不多。
相关研究证实在缓解考试焦虑方面,认知训练与行为训练着实有效。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找到降低考试焦虑的更加有效办法,即将认知和行为训练二者相结合。杨眉发现对考试焦虑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可以适度缓解紧张程度。刘儒德对高中考试焦虑学生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04
近来研究者通过临床研究降低考试焦虑,全曦通过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有效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陈顺森和张日异创箱庭疗法成功缓解考试焦虑的研究也得到证明。两个月的团体沙盘游戏干预结果显示耿进苏的干预效果显著。
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者结合可以适当的改变学生认为测验就是要“完蛋”的不正确观点,逐步减少学生面临测验时的负面反应,再通过后期练习矫正他们的行为,增加应试信心。目前大部分心理老师治疗师都是通过这种办法来做的,而且很适合心理老师操作。还有一个优点,此方法可以采用团体的形式来干预辅导,尤其适用人数较多的班级,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教师期待的效果也可以达到。
不过,也存在特殊情况,比如说,只有一人对测试极度害怕的话,全班一起上心理课的效果就不好,是需要单独进行心理疏导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单独辅导时对来访者的行为以及言语做出正确识别和反应,单纯字面上的言语咨询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所在的,因为他们会比常人更加敏感甚至对他人具有极其强烈的防卫心理。当必要的环境条件都具备时,短暂性的焦虑症状确实可以改变,6个月到12个月效果是明显的,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普遍性、有选择性及有指示性的焦虑症状方面是有效的。
我们把正念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经验整理成了著作“禅疗四部曲”和“解忧四部曲”,有兴趣者自己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