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飞双看过去 2024-08-04 01:19:42
《春秋》原本指春秋时代各国的史书,后来鲁国的史书独秀一支,因此,《春秋》变成了鲁国国史的专有名词,用鲁国国君作为纪年的史书,即鲁国史,带上周朝及诸侯国的历史。古人认为孔子所著,谬,作者不详。 《春秋》迺儒家经典,故称之为《春秋经》。因其不仅书历史,且彰微言大义。微言到什么程度?微言到"几"的程度。"几者,动之微"——"几"是事物启发之时,即"风起于青萍之末","几"近于"无"。大义到什么程度?大义到社稷之义的程度。比如:"武氏子来求赙。"——周王朝大夫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祭丧之物。七个字露出微言大义。周平王崩,鲁国不临丧,这是无礼之至。于是周王的大夫向鲁国要祭丧之物,但是周朝是天下共主,面子必须守住,所以周朝的王室不可以躬亲此事,须由大臣出马,也不合适,天子之臣不可以折节卑躬,于是派出了大臣武氏的儿子,武氏的儿子无官无爵,说是布衣,却出身将相之家,说是将相之后,又无官爵,这个地位极合适,既保护了王室之尊,又达到目地,所以《春秋》着"武氏子"。"来求赙",一个"求"字,讥讽了鲁国,作为诸侯国,不临天子丧,致天子来索求祭物,礼仪之邦鲁国,君臣之义何在?自取其辱,贻笑万方。 《左传》是对《春秋》注释的书,此外还有《公羊传》、《穀梁传》,也是对《春秋》的注释。三传之中,首属《左传》。《左传》非左丘明所着,乃儒家别派所著,作者不详。 《春秋》极言简意赅,难读懂,须配合《左传》阅读,于是后世合为《左氏春秋》。 今有杨伯峻者,遍读经史,博览古今,编著《左氏春秋注》,余偶得之,初尝数篇,以为《左氏春秋》注释之冠。再一百年,或昭然于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