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众叛、亲离」

飞双看过去 2024-08-05 00:18:21
《春秋左传注》 「众叛、亲离」 卫国的州吁弑其君,自立为君,囯人不服。卫国与郑国有宿仇,宋国与郑国有新仇,陈国、蔡国与卫国关系良好。于是,州吁便联合宋、陈、蔡国伐郑国,以彰显自己的武勇,从而使卫国人服从自己。 鲁国国君鲁隐公就此事问其大臣众仲:州吁其成乎(州吁能达到目的吗)?众仲对:臣闻以德和民(以德率民),不闻以乱,以乱和民,犹治丝而棼之(纷乱地整理丝,是理不顺的),必不成。州吁阻兵安忍(恃力而轻举妄动,肆意发动战争,为人又残忍),阻兵,众必不附,残忍,必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成功)也!兵者,犹火也,弗戢(不灭),将自焚也(玩兵犹如玩火,必自焚)!州吁不修德,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 众仲对"道之战"的分析鞭辟入里,师出无"道",必不成。 秦末,项羽假(借)"亡秦必楚"之号以灭秦,这是道,后来他诛杀义帝,失道,寡助了,刘邦为义帝发丧,各方面循道,灭了项羽。 西汉末年,王莽窃国,更始树立"复兴汉室"大旗,天下响应,四方云集,星火燎原之势不可当,但是却残忍地诛杀有功之臣刘秀的哥哥刘伯升,"复兴汉室"是假,自私自利是真,器局狭褊,众叛亲离,刘秀接过"复兴汉室"大旗,实现光武中兴。 东汉末年,曹操拥立汉帝,削平河北,权势膨胀,道浸失,赤壁一战,陨志江南。 魏、蜀、吴名不正,皆非天下之道,故三国鼎立。 曹魏末年,司马昭以暴篡国,名不正,道少,西晋国祚浅薄,岁月几十载,旋即东晋。 东晋时,五胡乱华,毫无道义,东晋乃汉人之朝,名正,有道,人心攘之,得以不亡。 宋、齐、梁、陈,武力继统,乏道,国祚浅薄,然皆为华夏之宗,故传至隋唐。 隋末,残民失道,成大唐之江山。 盛唐之后,节度使混战,但唐朝不失其爱民之道,故三落三起而不亡,天下宗唐。 唐末,气象尽失,五代十国纷争,皆以暴制乱,国无定主,民无宁日。 陈桥受祚,宋朝兴,甫以仁孝治国,成两宋三百年大业。 有道则胜,失道则败。不仅战争,凡事都要循道而行。名就是道,是群生之大道,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仁、信、义、礼也是道,是国、人之道。德也是群生之大道,德与名一体两象,名以成德,德以守名,厚德载物,无德则名不久,有名万物之形,失名则失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