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七夕,不由得想起初为父母的这一年,也是我们八年感情生活中最动荡的一年。
八年前决定和他在一起时,清楚他不善提供情绪价值,但笃定他是稳稳在我身旁不易走失的人。
那时我们远没有被工作和家庭卷入这么深,有很多时间和热情投入到共同爱好,一起玩顺带把自己和对方都取悦了。我们是很好的玩伴,本质上都还是独立自给自足,也都感觉被这段关系滋养。
但是女儿的出生使我成为全职妈妈的一年,他事业越往上走越忙碌压力越大,我则放下关于自己的所有,为家庭内部超载付出。
这一年我却常常希望育儿的压力有他分担,辛苦有他看见,自我成长停滞的焦虑有他理解,一天无人说话但经历的苦乐有他愿听。我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又对他毫无期待,而他在我有时焦急的敲打下,时而木讷时而退却甚至愤怒,很多的拧巴痛苦也都来自这里。
最失望的时候,连争取也不想要。见他每天进每天出,只感觉我们是全然两个世界的陌生人。放弃被懂得的可能,放弃得到回应的希望,擦干眼泪艰难地调整自己,原地转念,j一点点收复精神失地,找回原来的精气神。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在自己的努力下恢复正常。后来我再回头看他,发现他其实也没有那么糟。他也还是努力挣钱,下班就回家,会给娃喂饭洗澡陪读书。关于他对情感需求的钝感,以前是现在依然是。他没变,我也没变,是人生的情境变了。
不能怪。怪就怪当年我还是想简单了。我以为情绪价值一直都能自己给,结果还是做不到。
人生的境遇总是会变的,我不知道下一次会是怎样,但我明确地知道不想再寄希望于别人。
放下期待反而解脱。如今的我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了。我学习心理学,写日记与自己对话,约朋友出去玩,我忙忙碌碌,只为提高自我供给的能力,也确实提高了。
生活已如此不易。能相互配合着应对现实就算不错,中年人的情绪价值只能自己给。
这期间也浅摸索出一点产后关系处理的小心得:
1.人累极了的时候就会代偿情绪,容易暴躁发脾气。尽量避免自己陷入那般境地。
2.对不善给情绪价值的人,不妨设置硬性作业,比如每天夸对方一个闪光点。
3.保留一些两人空间,若没有就保留一些共同参与之事。
然而终极课题还是爱自己。
在那漫长的日子里,身边人忽远忽近来了又去,只有自己从未背叛。
说好的共同承担呢?全职妈妈的付出不该被忽视,情绪价值比七夕礼物重要多了
全职妈妈的心,谁来心疼?付出那么多,却成了隐形的劳力。社会和另一半,是时候看到我们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