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R]她,身材高挑,举止优雅,面容姣好,年过不惑,走路雍容大气,和...

泽睿谈文学 2024-08-10 23:20:22
[向右R]她,身材高挑,举止优雅,面容姣好,年过不惑,走路雍容大气,和善亲切,是个好人。 [向右R]他,波兰人,70岁,精神矍铄,钢琴家,善于演绎肖邦。用灵魂演绎肖邦的他自己的灵魂被肖邦主宰。 波兰钢琴家他与银行家太太她因为一场音乐会邂逅相爱,婚外情突然开启,也突然结束。 [向右R]他们只是短暂爱了那么一下,你很难想象这个穿着爱情外衣的小说居然是200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荷兰裔南非作家库切83岁写就的作品。 [向右R]库切很擅长从两性角度切入各种社会形态中,对某些现象的嘲弄后回归到人性的冷峻观察者角度中,并且大多数都带有自传性质,比如他酷爱骑自行车,有一次骑车受伤,于是他的小说《慢人》主人公就是车祸断腿,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读者的困惑,辨别不出真实与虚构的分界线,以至于会对文本内容进行过度的猜测与阐释。“一个人在作品里讲述的往往是其怀旧的历史或者愿望的历史,几乎从来都不是他本人的历史。”加缪早就清晰断定作家书写自己的本质所在。 [向右R]库切的文本魅力就在于你明知道他一直在两性关系间徘徊,无论青春少艾还是面临死亡前的沉沉暮色,但书中理性与感性的思辨拉扯最为致命迷人。同为写婚外恋,早有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的“死了都要爱”与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身体的欲望如火焰般烧灼灵魂”,这些书籍给当时封闭的时代扔了一枚炸弹,在文学的语境中,两性关系的聚散更承接着历史、身份、种族地位、生命力等因素集合的外显。 [向右R]《波兰人》的男女主人公依旧延续着浓郁知识分子气质,他们有着浓重的焦虑,看似高高在上,随口就是经典名言警句,但却仍然弥漫着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游离感。两人相识坐下交流,波兰人的身份与肖邦似乎是深入交谈的切口,也是闭合之门,人物形象都被浓缩在对话中,波兰被一再提及,让人感觉其中深深的讽刺意味。 [向右R]钢琴家维托尔德与银行家太太比阿特丽兹初次相遇看不出什么所谓感情的火花,一个当成演示事业的应对负担,一个内心带着鄙夷能看出对方无数缺点的女人在拼命寻找肖邦背后的艺术,来填补她与丈夫之间日益增加的情感裂缝。作者无意去撰写情感的来龙去脉,而是让钢琴家的表白“我来这儿是为了你。我忘不了你”如一个高音符直接砸向对方,也砸向读者,我们掉进了库切的叙述陷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