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陆小曼见到了林徽因,这次见面为她悲情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 19

五毛故事簿 2024-08-12 12:10:34

1924年4月,陆小曼见到了林徽因,这次见面为她悲情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 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大半个北京文化圈的人参与了接待活动,其中包括梁启超,林长民、陈源、蒋百里、林语堂、张彭春,陈西滢,徐志摩等非常有影响力的大腕。 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全程陪伴泰戈尔左右,担任他的翻译,还在泰戈尔的戏剧《齐德拉》中担任女主角齐德拉。 这期间,林徽因和泰戈尔合影几十次,几乎每次都站在重要位置,当时的《晨报副刊》称赞林徽因“貌美如花”“态度音吐佳妙”。 其实,陆小曼也参与了《齐德拉》的演出活动。 当时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担任了泰戈尔访华的警卫工作,陆小曼也顺理成章参与了进来。 尽管陆小曼擅长昆曲等戏曲表演,舞台经验丰富,但她没能得到上台演出的机会,她只能头插玫瑰,在门口卖票。 其实,陆小曼也是当时北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媛。 她父亲陆定曾任财政部赋税司长,母亲吴曼华精通书画,才名远播。陆小曼是家中独女,从小上的是贵族教会学校,年纪轻轻就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曾在外交部当过翻译,再加上她曼妙的姿容,活泼的态度和别具一格的林下风致,很快就成了北京社交圈的名媛。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见的风景。” 如此闪亮的陆小曼,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万千宠爱。 但《齐德拉》在北京协和礼堂公演这天,闪亮的陆小曼突然变得黯淡——因为她遇到了更闪亮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任司法总长,她容貌清丽,气质出众,不只上过贵族学校,接受过优质教育,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还在16岁那年跟着父亲旅居欧洲一年半,举手投足,自信从容又优雅。 看着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林徽因,看着陪在泰戈尔身边拍合照的林徽因,看着全场的男士们目光的焦点林徽因,陆小曼站在角落里,第一次尝到了失落的滋味。 造化弄人,几个月后,陆小曼爱上浪漫诗人徐志摩,徐志摩的前女友恰好是林徽因。从此,林徽因三个字成了陆小曼心头的刺,听一次疼一次。 陆小曼嫁给徐志摩之后,和丈夫来到上海生活。不久,徐志摩迫于经济压力北上兼课,仍时不时和林徽因来往。 有一天,他回到家,竟然让陆小曼跟他移居北京。 陆小曼很生气,林徽因在北京,有个很著名的太太的客厅,要她去北京,难道去给林徽因捧场不成! 陆小曼宁死不肯去北京,她再也受不了在角落里默默咀嚼失落的苦涩滋味。 徐志摩无奈,只能坐飞机在北京上海之间来回跑。 怎料飞机出了事故,徐志摩摔死了,那年他刚35岁。 从此,陆小曼一直生活在对徐志摩的怀念中,再不肯穿鲜艳的衣服,也再不肯踏足社交场所,拒绝众星捧月的虚荣,一心一意编《徐志摩全集》。 徐志摩的死,让陆小曼一夜成长。 当年在协和礼堂,面对闪闪发光的林徽因的那份失落,以及每次听到林徽因针扎般的疼痛,都无法和失去挚爱的痛苦相比。 闪光的荣耀永远短暂,务实的选择成就无悔人生。 再闪光的荣耀总会归于黯淡,万众瞩目的林徽因也在几十年后离开人世,化作尘土。 曾经的众星捧月,万众瞩目,都是幻影罢了。 小曼最终明白了这一点,她远离社交,清心寡欲,后来又找到机会走上工作岗位,体会到了新的人生况味。 愿每个人都能放下虚荣欲念,踏实做出最对的人生选择。 参考:《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0 阅读: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