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烟盒。谁知里面有张纸,看了内容后,粟裕冷汗直冒,立马下令:“全军集合!” 苏南地区的寒风凛冽,战火硝烟让整个天地弥漫着肃杀的气息,在新四军的一处隐秘基地里,粟裕和几位战友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军事会议。 屋内的灯光昏暗,窗外的风声夹杂着远处的炮火隐约传来,营造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气氛。 会议结束后,粟裕正准备安排部队执行刚刚制定的行动计划。 这时,警卫员悄悄地递过来一包烟,粟裕看到这包烟时,微微皱眉,心里暗想:“这是哪来的?” 这烟盒包装精致,明显不是平常部队里的东西,他带着几分好奇打开了烟盒,里面没有烟,而是一张薄薄的纸条。 粟裕拿起纸条,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着:“你们的会议内容已经被日军知晓,他们已在沿途设伏,请立即取消行动并关闭电台。” 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直窜上来,粟裕的手微微发抖,这是一种常年在战场上磨炼出的本能反应。“这是谁送来的?”他心中疑惑不解,但此时没有时间去细想。 粟裕迅速做出了决定,他看着身边的战友们,沉声道:“全军集合!立即取消行动,关闭电台。”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整个基地顿时陷入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随着部队的撤离,粟裕心中依然疑惑重重:是谁送来的这包烟?这个神秘人怎么会知道我们刚开的会议内容? 难道真的是内部有奸细?想到这里,他不禁捏紧了拳头,脸色变得愈发凝重。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当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时,又一个精美的烟盒出现在了粟裕的办公桌上。 看到这个烟盒,粟裕的心情变得异常复杂。他急忙打开烟盒,果然,里面又有一张纸条,这一次,纸条上清楚地写着:“内部奸细已经查明,注意抓捕。” 粟裕长舒了一口气,终于知道了背后这个神秘人的真实身份,他立即展开调查,很快,那个叛徒便被揪了出来,人赃并获。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粟裕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心中也对那个一直暗中帮助他们的“传信者”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那么,这个神秘的“传信者”究竟是谁呢?他的故事又是如何开始的呢?原来,这个“传信者”名叫施亚夫,早在14岁时,他就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艰辛与磨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沦陷。施亚夫和部队走散后,只身逃往南通,他知道,只有回到南通,才能重新组织抗日力量,为抗击日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南通后,施亚夫凭借自己过人的组织能力,很快与20多名志同道合的党员取得了联系。他们组成了守土团,驻守在村庄里,誓死保卫百姓的安全。 施亚夫和他的队伍在敌后的日子里,屡次打击日军,获得了不少战果,慢慢地,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装备也日渐精良。 然而,施亚夫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光靠几次小规模的胜利,并不能彻底击垮日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组织的指示,带着他的部队打入日伪军内部,伺机为我军传递重要情报。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但施亚夫没有丝毫犹豫,他明白,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 为了成功渗透进日伪军,施亚夫做了许多准备,他将自己的队伍伪装成一群只知道享乐的松散部队,甚至向汪精卫献媚讨好。 凭借着卓越的演技和极强的心理素质,他成功取得了汪精卫的信任,并通过汪的牵线搭桥,逐步打入了日军内部。 1942年的某一天,施亚夫作为汪伪政府的“得力干将”,参加了一次日军的重要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他突然听到日军正在密谋对粟裕部队实施伏击的计划。 施亚夫的心跳骤然加快,但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色如常地继续聆听会议内容。会后,他立刻找机会写下了那张警告的字条,并通过一个信得过的手下,将其送到了粟裕的手中。 那一刻,施亚夫知道,自己的任务虽然艰难,但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次行动不仅成功帮助了粟裕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伏击,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潜伏的决心。 施亚夫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他的勇气、智慧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令人敬佩,他在敌后长时间的潜伏和最终的胜利不仅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不朽的榜样。 信息来源: 西部文明播报:1942年,日伪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烟,粟裕看后:全军集合关闭电台
事是真的,细节假的一批
中国人民的胜利来之不易啊,是经过多少人的英勇善战,换来的,向人民英雄致敬!向在敌人心脏中奋斗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