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旺你,哪个地方才是你的家乡
海外宝藏猫哥
2024-08-13 03:35:34
大大方方做自己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住过两个地方,都和北京知名小学有关,一个是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另一个是北京芳草地小学。这两个小学的入学门槛甚至比北大清华还难。我家的两个单元都在学校很小的划片范围之内。就是住在我母亲的小区里可以免试免赞助费就近入学。因此我家的居民楼常常有非外交部的子女买这个小区的单元。他们常问我关于孩子留学的问题。
我的观点不是不主张让孩子出国留学,而是不要让他们做第一代移民。要走就是全家一起走,要留下来就是全家一起留下来。这是我出国前一直坚持不变的观点。一家人不能长时间的分隔两地。让孩子一个人在国外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会有更经济和简单的解决办法,更加事半功倍。
那时国际部还分国内学籍和国外学籍。要是想让孩子两条腿走路,即既可以参加高考,又可以申请国外的大学,国内的学籍就必须要保留。我女儿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出国了,因此她没有国内学籍。
我把她带出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她11年级的时候,学校会发各个大学的招生简章,居然就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和同济。因为我女儿是外籍华人,就可以通过学校出的推荐信,免试免学费进入国内985大学,专业自选,每年还给奖学金和生活费。但是条件就是要拿澳洲护照,中国护照的孩子无法申请。我女儿学校的几个中国同学家长就是为了这个才出来移民的。这也是高考的一个暗门和捷径。
此外,我不建议让孩子出国前就开始就读国际学校。未来第一批倒闭的教育机构就是国际学校。我是生意人,要算投入产出的成本。国际学校的学费比国外公校加当地生活费还贵。在国内读国际学校,还不如全家出国,父母既可以工作,一家人也不用分开,这也是我们全家06年办移民的根本原因。那个时候去美加澳还是相对容易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只是你想不想走,决心是这件事能不能办成的唯一因素。
此外我自己不担心女儿有一天给我带回来一个女朋友。平日里,我有很多拉拉朋友。大部分我这样的朋友,都是里面的那个偏男性的,就是平时喜欢穿西服,梳背头的T。我读过海蒂写的《X学研究》,我理解她们,也尊重她们的选择。我参加过很多她们的婚礼,都很幸福,因为女女的爱情是真爱,很多人都通过试管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女孩子独自一个人留在国外念书,有很大的概率会变成拉拉,如果你是她的妈妈会祝福她们吗?请你三思这个问题再送孩子出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