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蜀汉国灭后,郤正到了魏国,凭借才学和忠诚获得重用,照样当上了巴西郡太守

易信娱乐 2024-08-13 10:33:54

263年,蜀汉国灭后,郤正到了魏国,凭借才学和忠诚获得重用,照样当上了巴西郡太守,但他始终心系故国,私藏了一卷记录蜀汉历史的绢布。公元278年,郤正在任上病逝,临终前,他将那卷绢布托付给最信任的仆人,称之为"蜀汉的魂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郤正依然怀着对蜀汉的深深眷恋与忠诚。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阅读时代杂志2024年7月17日关于“《三国》常被叫错的12个名字,没点文化张口就闹笑话,你读对了吗?”的报道)   郤正,这位名字让人一头雾水的蜀汉文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刘禅投降时,他居然亲自操刀写了降书,蜀汉完后,他没像其他人那样另谋出路,反而继续跟着阿斗混。   在文学方面也是个高手,写了不少诗词歌赋,有趣的是,他的姓氏"郤"让后世人摸不着头脑,很多人误以为他姓"谷"。   其实啊,这个字读"xì",跟"谷"压根不搭边,也出过不少名人,比如晋国大夫郤缺和郤犨。这姓氏虽然罕见,但绝对是个能让人记住的姓!   拨动时针,黄昏时分的蜀汉都城,成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宫殿内灯火通明,朝臣们神色凝重地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国家的命运。   郤正站在人群中,心如刀绞,作为蜀汉的秘书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下的局势有多么危急。   司马昭率领的魏军大军压境,姜维的部队已经被钟会牵制住了,邓艾更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渡景谷道,直逼成都。   "陛下,我们该如何应对?"有大臣焦急地问道,刘禅面如土色,一言不发。   过了良久,他才颤抖着声音说:"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谁都明白,蜀汉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就在这时,谯周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当今之计,唯有投降一途。"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轩然大波,有人怒斥谯周是叛徒,有人则暗暗点头表示赞同。   郤正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作为一个出身世家的文人,郤正对蜀汉怀有深厚的感情。   其祖上虽无建树,然父辈曾追随先主,后虽归附魏国,母亲另择良缘,却未影响他对蜀汉的赤诚之心。   多载寒窗苦读,以墨香涵养品性,终在朝中崭露锋芒,从低阶文吏到高级官员,一路晋升至今日要职。   可惜,随着宫中专权之徒势力渐大,国事日益衰微,他虽小心谨慎,仍难以施展抱负,实现理想。   此刻,看着群臣激烈争辩,郤正的心中泛起一阵苦涩,他想起自己曾写过的《释讥》一文,以文字抒发内心的淡泊与安宁。   可如今,这份安宁已被战火无情打破,"郤爱卿,你有何见解?"刘禅的声音打断了郤正的思绪。   郤正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谯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眼下敌军势大,我军难以抵抗。若强行抵抗,恐怕只会徒增伤亡,不如……"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哭声打断了,郤正抬头一看,只见刘禅已经泪流满面,"罢了,罢了!"刘禅哽咽着说,"既然如此,那就依谯卿所言吧,郤卿,就劳烦你起草降书了。"   郤正默默点头,转身离去,回到自己的书房,他摊开纸笔,却迟迟无法下笔,窗外,夜色已深,却依稀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喧嚣声。   那是百姓们得知朝廷决定投降后的反应,郤正闭上眼睛,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读书的情景,想起初入朝为官时的雄心壮志,想起这些年来在朝堂上的起起落落……一切仿佛就在昨日,却又恍如隔世。   良久,他睁开眼睛,提笔开始书写,字里行间,既有对蜀汉覆灭的无奈与悲伤,也有对魏国的谦恭与请降。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的心头滴下的血,第二天一早,降书便送到了刘禅手中,刘禅看完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很快,蜀汉的降书便送到了魏军阵营,邓艾看完后,大笑三声:"蜀汉亡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