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水,善恶在人”,回应农夫山泉争议,钟睒睒这次来真的了! 8月10日晚,农

正和小岛 2024-08-13 12:46:59

“流量为水,善恶在人”,回应农夫山泉争议,钟睒睒这次来真的了! 8月10日晚,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接受了央视《对话》栏目的专访,在这次采访中,钟睒睒谈到了其关于首富、网络争议、创业挫折、经营哲学以及未来接班人等大量公众颇为关注的话题,让外界对其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都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不久前,农夫山泉用法律手段一次性回应了二十条谣言。效果是有的,起码现在很少再看到还有人拿着地震捐24000瓶水来抹黑。作为灾难应急情况的制度设计,一线员工先把必要的生存物资送到灾区,这没毛病。 钟睒睒在节目中直言“实际上是在汶川地震的过程当中,我们把水运到了成都,但成都交通枢纽全部瘫痪,如果要第一时间把水送到救灾现场,必须有授权。所以我们就在制度上设定了,任何时候只要有公众危机,那么把这个送水的权力下放给每个大区。然后各个大区后来走了这一条以后又进了一步,下放到办事处和经销商,1000箱下放到各个经销商,1000箱就是24000万瓶。虽然这个制度设计本来是一个好的东西,但是在网络争议的过程当中也被拉出来,作为一个首富的诟病。我认为大家是不了解我们的制度。” 不过用一纸公文回击各种空穴来风的谣言,似乎还少了点人情味。黑子们躲在屏幕后面想靠着“蚁多咬死象”,吃流量的人血馒头,但是钟睒睒不接这种阴招,因为“六子取粉”是最笨的方法。 对于年初那场舆论风波,钟睒睒说到,“如果流量这个词它带的信息没有责任人,也就是流量在舆论的环境之下不承担法律责任,那流量一定是种恶。流量本身就是水当中来的一个概念”。流量这个词本来就是从水而来,一旦被赋子商业性,就有了善恶之分,“带有私人目的或是为了获取金钱,用科技手段利用人性弱点,故意做流量势能进行大规模、无序的网络,到一定程度就有破坏性”。 “流量为水,善恶在人”,流量之恶在于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对真相的遮蔽。他也呼吁公权力能够对流量因势利导,引导流量向善,因为这关乎着全社会的幸福感。 当主持人问钟睒睒,怎么看待自己身上那些谣言和污名时,这位七旬老人反而更多的是洒脱。他坚信流量褪去后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真理是不能迟到的,有自己心里的理想,因为最后天一定要是亮的,只要我能坚持到天亮”。 针对“农夫山泉有点甜”,实际上却不甜这个争议。钟睒睒也回应称,农夫山泉以前选择做矿泉水,放弃了纯净水,实际上纯净水口感更好,矿泉水则更健康。经过了这次的网络风波,钟睒睒才意识到应该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于是有了红瓶、绿瓶两款水。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掌舵人,钟睒睒有对市场洞悉的快,通过果断决策挣脱舆论的泥淖。但同时也有长期主义的慢,比如在深耕的果汁和茶饮领域,哪怕前面多少年都是亏损,依然坚持为当地农民着想,比如在赣南,就跟果农们签下合同,平衡大小年价格,对农户的农药、肥料与灌溉进行标准化建设,甚至把”柑橘癌症“黄龙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流量时代,爆炸的信息难辨真假,探寻真相也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做过的事一定会有迹可循。从今年的胖猫事件,到到前几天奥运会乒乓健儿被抹黑,都是流量失控下的恶性网络暴力的具象化。对于咱们普通网民来说,即便不能挖开真相,却可以试着先关注再发声,“让子弹飞一会”。只有构建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我们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而这次央视特意用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来采访钟睒睒,也能看出是央视对于这位踏实做事的民营企业家的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