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万圣节就挺羡慕在上海的朋友。
感觉他们都好鲜活好有想象力哦,互联网上最好玩的梗都能变得实体化。
北京在意万圣节的人好像不多。
反正我一直都离万圣节很远。
搬到顺义后,小区里住的老外比较多,大概10月中旬就能看见他们在家里或者家门口换上万圣节的装饰,节日氛围很浓。
去年我在小区里遛狗,有几个小孩cos成吸血鬼挨家挨户要糖果,经过时问我,小狗要不要糖果。
那是我觉得万圣节离我比较近的时候。
虽然学生时代上过的语文课足以让我们认识很多词语,但是任何一个词语走进你,变得跟你有关系,都有它的timing。
今年我决定和朋友苏苏去环球影城感受一下万圣节。
她建议一起cos。
我冥思苦想了几天,实在不知道自己可以cos啥。可能是做自己久了,假装自己是另一人有点难度。
她建议我cos莫小贝。鉴于扎两个小揪揪会暴露我后移的发际线和秃额角,我委婉地拒绝了。
万圣节的环球影城有三个鬼屋。理应感到害怕的,但我却一直忍不住在想,他们在上晚班,在给我们提供节日氛围,明知道有可能会被游客无意中伤害到却还是会敬业地追上来贴脸攻击。想着想着就不害怕了,如果我从小就知道上班会那么辛苦有多好,那么任何的鬼片恐怖片都吓不倒我了,都是一大群人加班加点创造出来的东西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西方的鬼。表演痕迹过重。
只有中式恐怖这四个字能让我后背发凉。
光是想想湘西的赶尸,东北的出马仙家,绣花鞋、寿衣、棺材……就已经瑟瑟发抖了。
从鬼屋出来之后就走到好莱坞大道上嘛,这时突然冲出来一个拿着电锯的僵尸,二话不说就要砍我。
站在后面的女生说,去年就一直被他追着砍。
由于我没做任何攻略,这才知道,和NPC互动,是万圣节最好玩的一环。
也才知道,被砍也是一种随机性。
冷不丁从人群中冒出的僵尸电锯人僵尸新娘僵尸僵尸小丑吓你的多巴胺一跳,让你获得一种纪德所说的随缘遇上的快乐。随机性为我们奔流,新鲜,旺盛,如同榨汁机上汨汨的新醪。
不过中年人就是很擅长在热闹中看出感伤,当我跟着当晚最开心的鬼,发现他也只在有限区域内表演开心。
果然是NPC只能在固定范围活动主角才能自由探索世界么?
除了工作人员,游客中也有很多cos的,大部分是女孩子。真的,如果没有这些认真打扮认真过节的女孩子,世界会变得暗淡许多。
这里的女孩子精神状态也很好,看起来永远不会痛经,气血十足,撸起袖子随时都可以挖两亩地。
跟死气沉沉的牛马是两个物种。
苏苏说,明年要cos猫女。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记住这句话,免得明年我忘记。
最后我们去哈利波特园区,虽然人很多,但也有种马上要进入魔法世界的梦幻感。
刚好最近也去电影院看了哈利波特重映嘛,听到海德薇变奏曲真的觉得自己要去上课了,而且上的是草药学。
这时候听见工作人员说“不拍照的往前走,存完包就能上车”,特别是看见挂着「求职」的年轻人后,瞬间出戏,好像真的要回到现实。
这让我想起之前刷过的一个cos视频,自由的小精灵多比被困在上班里。
真的宁可多比永远只有破烂衣服,也不希望他穿上西装拿着公文包上班。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万圣节也不需要特意cos,有时候做自己就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
离开的时候看见好些坐着轮椅的人,一开始还蛮好奇这是在cos什么角色。离得近了才发现她是真的没有双腿。
我听见为她拍照的朋友说,你把轮椅方向调整到面向我一点啦,都拍不到你脸。
她是真的笑得很开心。
提到残疾、轮椅、腿等词汇不再讳莫如深,这是万圣节的另一个意义。
我身边有特别喜欢去环球影城过万圣节的朋友,他说,在这里不管什么样子都不会被认为怪异,会成为合理的一部分。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会办环球影城的年卡,一年入园100次。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对环球影城有一些刻板印象。
2016年5月去大阪环球影城,那年赶上了15周年庆,有很多项目都是更新后且季节限定。我苦苦排队几个小时后坐上了世界落差最大路线最长的过山车,苦苦排队几个小时后体验了哈利波特的禁忌之旅,最后在苦苦刷完了想玩的项目后看了花车巡游。
一天下来,微信步数5万,我是没想到去一个游乐园,跟我在云南雨崩徒步消耗的体能的差不多。
那时候最羡慕的,是大阪人很松弛地坐在地上看表演,他们更像是请了半天假来这放空,丝毫没有要刷完所有项目的压力。
我也不禁怀疑,我在园区里忙忙碌碌到底图个啥,图坐过山车时真的怕得要死并发誓此生再也不碰任何极限运动么? 图黄油啤酒难喝?图拍照出片?
我曾一度因为自己无法在环球影城或者迪士尼这种号称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感受不到快乐而不快乐,到底其他人是怎么做到只要发自内心,笑就挂在脸上了呢?
我感受更多的,是在人群中看着他人的笑脸手足无措,好想偷一点他们的快乐哦。
还好后来我遇到了和一样对主题公园无感的朋友,也就是苏苏,她告诉我,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快乐开关不一样,我们在川西就很快乐啊。
知道她去的是洛杉矶的环球影城但心里也没有任何波澜后,我释怀了,深深吐了口烟:只怪美国人讨好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