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4日夜,罗荣桓由一名农会积极分子老肖护送,秘密出发去参加革命。 1963年12月的一个寒冷冬日,一代军事家罗荣桓将军因病逝世,享年61岁。消息传出,举国上下无不悲恸。人们追忆着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帅的传奇一生,他的英雄事迹,他的革命情怀,他的高风亮节,无一不令人敬佩。 30多年前的1927年4月,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大革命的烽烟笼罩着神州大地。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年轻的罗荣桓已经觉醒,决心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4月14日的深夜,他在一位农会积极分子老肖的掩护下,悄悄告别了熟睡中的妻儿,离开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临行前,罗荣桓走进妻子和孩子的卧室,最后一次凝视着熟睡中女儿稚嫩的面庞。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俯下身去,在女儿额头上深深一吻,眼中饱含着不舍与柔情。罗荣桓深知,自己一旦走上革命道路,家人就将承受骨肉分离之苦,这一吻,是对妻儿的歉疚,也是对革命必胜的承诺。他最后看了一眼恬静的家,毅然转身离去。 罗荣桓离家那夜,星光黯淡,夜色沉沉。他和老肖紧握双手,눈神交汇,心照不宣。作为地下党早期的农会积极分子,老肖对罗荣桓的革命热情和才干十分赞赏。此番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正是革命同志患难与共的写照。两人在夜色掩映下,快步穿过寂静的街巷,直奔城外。 早在大革命时期,罗荣桓就已经在南湾街秘密建立了农会组织。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钟表店,店主姓赵,他慷慨地为农会提供联络和接头场所,成为农运的重要支持者之一。每逢深夜,店里都会传出轻轻的叩门声,那是罗荣桓等人商讨革命事宜的暗号。姓赵的总会备好酒菜,招待来客,直到鸡鸣方散。 除了姓赵的钟表店主,罗荣桓还得到了许多热心街坊的帮助。南湾街上有一位姓邓的修鞋匠,平日里为街坊邻里修鞋,看似普通,实则是位机智勇敢的革命同情者。有一次,当地警察盯上了罗荣桓,要将其逮捕。姓邓的得知消息后,立刻让罗荣桓藏进自己的修鞋摊位内,自己则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为顾客修鞋。警察在街上搜寻一番无果,只好悻悻而归。就这样,在普通百姓的掩护下,罗荣桓屡次化险为夷,革命事业得以推进。 那个夜晚,当罗荣桓和老肖穿过南湾街时,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钟表店早已打烊,修鞋摊位也收工歇业。谁能想到,就在这平凡的街市之中,一群勇敢的革命者曾策马扬鞭,谱写壮丽的革命篇章。罗荣桓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员,他即将告别这熟悉的一切,远赴他乡,开启属于自己的传奇。 1956年,劳累过度的罗荣桓心绞痛病症再次发作,但他仍然坚持视察工作,行程遍布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就在这次出访期间,时年54岁的罗荣桓终于有机会重返阔别30年的故乡衡山县城,并游览了他向往已久的南岳衡山。 罗荣桓登上祝融峰,眺望连绵群山,不禁感慨万千。三十年的光阴荏苒,曾经的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已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而立志要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也终于开花结果。他凭栏远眺,思绪万千,感叹革命生涯的艰辛与伟大。 罗荣桓回到衡山县城的那天,正好赶上街边的集市。他信步走到十字路口,驻足于一家不起眼的小百货铺前。当他向一位上了年纪的店员询问起一个姓赵的钟表匠和一个姓邓的修鞋匠的下落时,得到的答复让他黯然神伤。原来,这两位当年在他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时给予莫大帮助的好友,都已经先后离世。罗荣桓闻讯,不禁悲从中来,喟然长叹:"好人啊,多好的人啊!" 年轻时的一幕幕情景浮现眼前。大革命时期,这个姓赵的老板慷慨提供自家钟表店作为罗荣桓的农运联络点。而那位姓邓的修鞋匠,更是机智勇敢地掩护他摆脱特务跟踪。这两位普普通通的小商小贩,冒着生命危险支持革命,罗荣桓感念他们的恩情,刻骨铭心。 有人问罗荣桓,这次回乡是否打算回南湾老家走走,他笑着回答说,到了县委会,就等于到了家,反正离家很近了。其实,罗荣桓当年离家参加革命时,母亲还健在。而如今,母亲也已经仙逝,家中最亲的人都不在了,返乡对他而言,意义已经大不相同。与其独自回去触景伤情,倒不如以县委为家,和战友们叙叙旧,谈谈工作。 晚上,衡山县委安排罗荣桓一行下榻于磨镜台招待所,并备下丰盛佳肴,盛情款待。罗荣桓得知后连连摆手,坚决制止。他吩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些家乡的红米和糙米饭菜就好,大家不必破费。同行的县委领导有些不解,认为招待首长理应准备上等食材,红米糙米未免太寒酸。罗荣桓笑着解释,如今大家都觉得大米吃着最好,却不知道红米虽然粗糙些,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差。很多事情,关键要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迷惑。就像搞革命,也不能图虚名,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 这次回乡,是罗荣桓离家乡最近的一次。之后的岁月里,他虽然还多次回到湖南视察工作,却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回南湾村的老家看望。直到1963年,年仅61岁的罗荣桓溘然长逝,永远地留在了革命战士的光辉岗位上。家乡的那条红土小径,那个晚上和老肖分别的街头,他再也没能踏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