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握紧拳头”加速城镇化水平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8-16 00:11:17

本报记者张李源清

近18万平方公里的南粤大地上,分布着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的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中,把“粤西”作为全国城镇化潜力较大的七个集中片区之一,给予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配套支持。

粤西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主体,也是广东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的重点、难点。《行动计划》一出,未来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挖掘潜力空间?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粤西是广东西部沿海地区的简称,包括阳江、湛江、茂名3个地级市。截至2023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75.42%,但粤西地区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提升空间非常可观。

2023年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增加县域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拓展县城规划建设标准,承接周边大城市人口外溢。

阳江深知抢抓“百千万工程”历史机遇是城市的根本出路,于是出台了《阳江市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县域经济40条”,实施好“一图五清”抓落实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湛江也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5.11万亩,总产量151.90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甘薯、菠萝等全产业链产值迈向百亿级;做大做强现代化海洋牧场,成功申报金鲳鱼、生蚝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茂名则聚焦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做强“6+19”个现代农业平台,创新“政府投基建、企业布业态、市场管运营”的“双合模式”,培育了柏桥村、双合村等共富村。

挖掘都市圈“最大潜力”

无论是“百千万工程”还是“新型城镇化”,皆因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失衡而来。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其中,珠三角九城GDP总量就占全省八成以上。

2023年12月,广东省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阳江被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而湛茂都市圈更被寄予希望带动粤西崛起。

根据规划,湛茂都市圈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促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打造“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今年5月,在全省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上,广东再次提出支持粤西加快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承接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战略资源要素能力。

乘着打造湛茂都市圈的东风,湛江、茂名两个“双子星”在粤西大地上加速崛起,而阳江的发展路线图也清晰明确。

作为重要增长极,阳江将发挥海洋、港口、能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沿海临港工业城市、国际风电城、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珠江口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人口流动让乡镇“活”起来

广东不遗余力释放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老大难”的强烈信号,但在要求实现城镇化率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人从哪里来?

粤西各市的首要破解之策,在于搭建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或被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湛江作为粤西产业大市,被定位为省内重要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阳江坚持“向海发展、产业立市”,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茂名高举“制造业当家”旗帜,都为引进产业做足了欢迎仪式。随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大量的制造业人口也会一起转移。

而《行动计划》提出的一系列重点任务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有望为解决这些问题“破局”。比如,《行动计划》中提到,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

毫无疑问,广东高质量发展能到什么高度,必须要看把“短板”补到了什么程度。而进入新型城镇化“下半场”的粤西,也正期待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凸显“大作为”的志气。

0 阅读:60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