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疮(西医:单纯疱疹)近年考多见。

简简单单牛油果 2024-08-16 00:38:49
定义: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自觉灼热瘙痒,多在1周后痊愈,一般无全身症状,但易于复发。 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如感冒、猩红热、疟疾等。 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西医病名:单纯疱疹。 好发人群: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 病因病机:初期外感风温热毒,邪气阻于肺胃二经,肺胃热盛,蕴蒸皮肤,循经而发,常见于口周、鼻周等胃经循行部位;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或恣食辛辣刺激之品,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湿热火毒之邪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疮;后期正虚毒恋,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遇发热、受凉、经期或过劳等情况,正气进一步受损,则伏邪循经而发所致。 主症: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 皮损初起为红斑,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素沉着。病程1~2周,易反复发作。  一般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烧灼、痒痛感。发于眼部者,常有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臖核肿痛;发于外阴者,水疱易糜烂染毒,可伴有发热、便干、溲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的症状;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鉴别诊断:(1)蛇串疮;(2)黄水疮 治则:清热解毒养阴。 预防调护: 1.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 2. 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 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继发感染。结痂后宜涂软膏,防其痂壳裂开。反复发作者应避免诱发因素。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soul 1
    2024-08-17 12:47

    哎哟,原来热疮就是发烧后冒的小水泡,不只痒,还爱复发!知道这个,下次发烧得留神嘴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