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十分“普通”的人,但上个世纪,他的名字却响彻大江南北,还前前后后被毛主席接

幻玖慕 2024-08-16 14:54:52

他是个十分“普通”的人,但上个世纪,他的名字却响彻大江南北,还前前后后被毛主席接见了10次,毛主席写文章也专门提到他,可是,70年代,他却直接被解除了所有职务,这是怎么回事?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岁生日,在国庆观礼上,却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 此人名叫王国藩,他的穿着很破旧,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袖口和领口被磨出了毛边,一双鞋子也是破破烂烂的,比很多农民穿得还要差。 他年龄只有40岁,但脸上却布满了皱纹,满是风吹日晒的痕迹,不知道的,可能以为他已经60岁了。 他满手老茧,一看就知道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地里干农活。 实际上,在国庆观礼前,王国藩对自己的形象是有点不自信的,为此,他还专门找到周总理,非常为难地说道:“总理,您看我这打扮,就别让我参加观礼了吧……” 不料,周总理却拒绝了,笑着回复说:“你就该这样,因为你代表的是农民嘛!” 有了周总理的鼓励,王国藩充满了自信,虽然衣着没那么讲究,但他的待遇可是一点不差,国庆观礼时,他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1965年12月26日,毛主席72岁生日这天,他特意把新上任的厨师叫到身边聊起了家常。 毛主席询问厨师的家庭住址,厨师回答说在河北遵化。 听到这,毛主席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名字,他低声说了一句:“噢,是王国藩那里的啊!‘三条驴腿’、‘穷棒子社’……” 毛主席听到遵化,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国藩,这足以见得王国藩在当地的影响力,可主席口中的‘三条驴腿’和‘穷棒子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先看看王国藩早年间的经历。 在1949年建国前,遵化西铺村是出了名的穷,这主要是因为落后的交通、地主的压榨以及连年的战乱。 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的推动下,西铺村迎来了快速发展,可由于其底子差,相比之下还是很穷。 1952年,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王国藩担任主任,别人都称呼他们是“穷棒子社”。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个合作社只有两样东西,200多亩土地和一头驴,由于股份占比原因,这头驴工作四天,合作社只能用其中的三天,所以被大家戏称为“三条驴腿”。 王国藩心里明白,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光靠那一亩三分地肯定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得把农闲时间好好利用起来。 1952年底,趁着农闲时间,王国藩带头,社员们一起上山砍柴,除了满足家用外,赚来的钱还可以充当合作社资金。 有了资金,其他事情就好办了,慢慢地,合作社里的牲畜越来越多,大车也有了,到了1955年,合作社的收入竟然达到了5万元,“穷棒子社”摇身一变,成了“富裕社”。 王国藩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扩大范围,西铺村与周边村合作成立了“建明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往后的几年时间里,西铺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王国藩这个名字更是全国知名。 这样的成绩也吸引了毛主席的关注,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中,毛主席就提到了王国藩,用长篇幅介绍了“穷棒子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957年2月,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亲手送给了王国藩一面奖旗,还毫不吝啬地称他为:“建设共和国的功臣”。 从这年开始往后的10多年里,王国藩更是有幸10次跟毛主席见面。 可惜的是,在后来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王国藩也受到了波及,他失去了干部身份,回到了老家。 但80年代后,王国藩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兴办了多家企业,纵观王国藩的一生,离不开两个“勤字”,一个是勤俭,另一个是勤劳。 编辑:凡友

0 阅读: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