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粟裕参加完后军队干部的秘密会议后,工作人员送来了两个烟盒,没想到

幻玖慕 2024-08-16 14:54:54

上世纪40年代,粟裕参加完后军队干部的秘密会议后,工作人员送来了两个烟盒,没想到粟裕看过后竟直接下令:枪毙电报科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要弄明白这件事,还得从一个名叫施亚夫的人开始讲起。 1940年,汪伪政府开始大肆“征兵”,很多不明真相或受到蛊惑的人成为了“伪军”。 伪军数量的增加让抗战变得愈发艰难,因此,想要遏制住汪伪政府的发展,就必须得想办法在其内部安插一个“钉子”。 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施亚夫的身上。 在粟裕的指示下,施亚夫与伪苏皖边区绥靖军的总司令杨仲华见面了,交谈过程中,施亚夫旁敲侧击地表达“升官”的想法,还希望汪精卫能够“接纳”。 杨仲华很是激动,因为施亚夫承诺会把手里头的8000个士兵一同带来,这无疑会让伪军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施亚夫手里头的8000个兵只是说说而已,根本就不是真的。 在经过汪精卫的考察后,施亚夫成功得到了伪军军官培训的机会,并且成为了汪精卫身边的“大红人”。 在伪军内部地位稳固后,施亚夫便开始了传递情报的任务,情报传递的方式很特别,不是书信,而是用烟盒、火柴等等,这都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在施亚夫潜入汪伪政府内部前,他与粟裕就约定好了情报传递格式,比如说一盒火柴代表着敌人出动了一个小队,而一个烟盒则代表敌人出动了一个联队。 然后,再配上事先约定好的比较“抽象”的画,粟裕一看,就能明白怎么回事。 1942年,二战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美国的参战,日军应付起来变得吃力,粟裕在分析局势后,认定伪军很可能在近期有所行动。 为了防患于未然,粟裕便召集了干部们开会商讨,会议地点定在了江苏南坎镇,时间、地点、参会人员都是严格保密的。 可问题就出现在这,施亚夫无意中看到了一份伪军的近期行动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围攻”南坎镇。 施亚夫突然嗅到了一丝危险,因为南坎镇正是粟裕和一众干部开会的地方。 于是,他赶紧画了一幅画,并配上了两个烟盒,意思就是,有两个联队的伪军计划攻打南坎镇。 粟裕看过烟盒后心领神会,好在会议已经结束,将领们也都返回了各自的驻地,伪军的行动宣告失败。 可是,又一个问题来了,伪军是如何知道粟裕在南坎镇开会一事的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施亚夫的高度重视,伪军是如何掌握粟裕开会的情报的,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粟裕身边被安插了敌特。 施亚夫本身是特工,所以他对这里面的事了解得非常透彻,在他看来,粟裕部队里的电报科是嫌疑最大的,因为电报科是最了解情报的,也是最容易被敌人盯上的。 于是,施亚夫给粟裕传递了一幅画,画的内容很简单,是一副耳机的轮廓。 这个想法跟粟裕的判断不谋而合,紧接着,粟裕派出专人对电报科展开了秘密调查,很快,就发现了端倪。 原来,只要指挥部下达一项重大决策后,电报科总是会有多余的动作。 确定了问题所在,部队便对电报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审问,很快,矛头就对准了电报科科长,此人已经叛变投敌,一直在截取我军情报,传递给敌人。 粟裕得知后十分愤怒,当即做出指示,枪毙电报科科长。 就这样,电报科科长受到了应有的惩治,好在他叛变的时间不长,也多亏了施亚夫和粟裕的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我军出现更大损失。 编辑:凡友

0 阅读: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