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步入35岁门槛,人们纷纷投身考证热潮?这是坚持的信仰,还是现实的救赎? 近年

三二一开球 2024-08-17 12:40:45

为何步入35岁门槛,人们纷纷投身考证热潮?这是坚持的信仰,还是现实的救赎? 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悄然兴起:周围的人们,无论是设计领域的精英追逐注册岩土、结构、电气工程师的认证,还是施工行业的佼佼者力求多专业证书的大满贯,都沉浸在考证的浪潮中。即便在土木行业环境趋于严峻,证书价值有所缩水,对职业发展的直接助力变得微妙,且难以单凭证书维系生计的当下,考证大军却逐年壮大。尤其是,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人数连年激增,增幅高达10%,而中年群体,尤其是35岁的土木人,更是成为了这股热潮中的主力军,他们不惜戒烟戒酒,专注备考,仿佛在证书中寻找着某种救赎。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35岁似乎成为了中国职场中一个微妙而敏感的年龄界限。它如同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将职场人划分为“可塑”与“待审”的两极。超过此线,不仅公务员考试的大门渐行渐远,连大厂裁员的风暴也似乎更加猛烈地席卷而来。社会风气使然,35岁被悄然赋予了更多负面标签,成为了许多人职业生涯中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人在换岗与跳槽时望而却步。 面对家庭的重担——幼子嗷嗷待哺,老母需要赡养,加之行业不景气导致的收入缩水,未来的路似乎布满了迷雾。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证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避风港”。千百年来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让考试文化深深烙印在国人的基因之中,高考、考研、考公、考证并称为人生四大重要考试。前三者或许因年龄、机遇等原因而错失,但考证以其不限年龄的特性,成为了中年群体寻求改变命运的最后稻草。 35岁之后,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游戏规则,考证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能够增加个人的竞争力与资源储备。在比拼家境、背景、资源的战场上屡屡受挫后,考证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也是最为稳妥的战场。相比于风险莫测的投资与创业,考证以其投入与产出相对稳定的特性,尽管收益可能随着证书价值的波动而有所减少,却依然被视为中年人的最佳“无风险投资”。 在就业困境与投资无门的当下,考证成为了中年人自救的一种方式,他们用时间与精力换取证书,以期获得额外的挂靠收益,缓解经济压力。正如大船即将倾覆时,溺水者会紧紧抓住手边最近的稻草,即便这份依靠或许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到达彼岸,却也是他们在绝望中唯一的希望。 35岁,既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一场考验与磨砺。愿每一位身处此境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实现自我超越,渡劫飞升。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