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有毒?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最近一个词成了众矢之的,这个词就是饭圈。 饭圈,是网络用语中粉丝圈子的简称。 比如有篇文章的题目是《正义之举!人民日报斥责国乒饭圈文化 》。 饭圈这个词需要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起因是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据报道,观众台上的那些所谓“脑残粉”,从比赛一开始就没有保持应有的冷静和理智。他们仿佛不是来欣赏一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而是来进行一场个人情绪的宣泄。孙颖莎赢球时,他们大声叫好,这本无可厚非,但声音之大已经到了聒噪的程度,严重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赛体验。而当孙颖莎输球时,他们便大声助威加油,这种过度的反应不仅给孙颖莎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也干扰了比赛的正常秩序。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当陈梦赢球时,他们唏嘘一片,仿佛陈梦的胜利是不应该的;而陈梦输球时,他们则一片叫好。这种明显带有偏向性的行为,完全违背了体育精神的公平公正原则。在颁奖仪式上,陈梦作为冠军接收奖牌本应是一个庄严的时刻。然而这些粉丝却不顾场合,大喊孙颖莎的名字,竟然喊着退票,退票。甚至有一个女的还对陈梦竖起了中指,让整个颁奖仪式变得尴尬和混乱。 很多人认为,这是“饭圈文化”这个弊端在作祟。在“饭圈”逻辑中,偶像被视为神明,绝对不能受到冒犯,任何质疑都会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必须“冲上去”。 因为饭圈的存在,当今体育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体育,它受到了太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娱乐化、网络暴力、民族主义等,将本来纯粹的竞技精神扭曲成了混乱的“网络狂欢”。 这种观点认为,“饭圈”将运动员视为工具人,比赛氛围变质,体育精神何在?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运动员因无法忍受网络暴力而选择退役,甚至自杀,是对体育事业造成了极大伤害吗? 这让我想起,在乒乓球运动员有粉丝的时候,好像大家都在欢欣鼓舞,好像年轻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崇拜方向,不再崇拜那些明星,而是崇拜这些有拼搏意志的运动员。 不知道这些赞美体育运动员有粉丝的人,和现在批判饭圈的,是不是一个人。 如果是,那真是歪嘴和尚会念经,想往哪歪就往哪歪。 实际上,粉丝就是粉丝,既然是崇拜,肯定就有盲目性,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具有无脑的特点。粉丝不会因为说崇拜的是体育明星,体育明星要拼搏精神,就变得理智起来。所以其实当体育明星有粉丝的时候,所谓饭圈文化也好,还有这种不理智的反应也好,就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其实粉丝本身就是无脑的物种,他们说啥也代表不了真正的舆论,爱说啥说啥,过两天他们自己都忘了。至于网上所谓的热点,还有热搜,不是一阵风或者两天就没了。因为网民不仅无脑,而且更加健忘。 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高度去批判,没有意义。而且,你批判也没有用,把你自己扯着嗓子喊破了,破了音,饭圈文化也不会真正消散。 因为当他们是粉丝的时候,你不要指望他们长大脑。 至于说某些粉丝的行为,把人丢到国外,丢掉到巴黎奥运会,好像没什么。因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都能把情人弄家去整三人行,整一个基本上裸体的老男人啥的,人家也没觉得丢人,咱几个粉丝喊几声,能把人丢到哪里去呢?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没有必要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