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大脑可塑性管理“我执”

脑管理的每一天 2024-08-18 12:24:17
😃在佛教哲学里,“我执”这一概念深刻地指出了人类对自我的执着与固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执”随处可见,比如过度看重自我利益、坚决守着自己的想法、难以摆脱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 🧠先来看看大脑的自我中心性。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等区域都与自我相关的认知过程紧密相连。大脑休息时,DMN 异常活跃,它负责内部思维、回忆、自我反思等,这让我们很容易就关注自己。而前额叶皮层的背外侧部分在自我控制、做决策和社交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当碰到和自身利益有关的情况,它会帮忙评估并做出看似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要是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没控制好,就可能变成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话。 👀情感与自我保护机制在“我执”里也很重要。杏仁核是处理强烈情感的核心区域,像恐惧和愤怒时,它会马上反应,触发自我保护。这就让“我执”更严重,哪怕面对合理反对,也坚决捍卫自己。另外,多巴胺系统也有影响。它跟奖赏机制有关,成功或被认可时,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开心,这会让人更追求自我满足,强化“我执”。 😮不过别担心,虽然“我执”在思维和情感里扎根很深,但大脑的可塑性给了改变的希望。神经可塑性意味着大脑能根据经验和学习调整结构与功能。通过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积极社交等,能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对他人和外界更开放。研究发现,正念冥想能抑制 DMN 过度活跃,减轻“我执”。冥想还能让前额叶皮层更强大,面对冲突和压力更理智,减少冲动。 🎯“我执”不只和大脑有关,社会和文化也有影响。现代社会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可能会加重“我执”,让人只关注自我表现和个人利益。但集体主义文化或合作主导的环境能弱化它,让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意见,为集体利益努力。 🤔那怎么管理“我执”呢?可以试试正念练习,通过冥想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在意,增强对外部和他人的感知。也要培养同理心,多和人交流,换位思考。认知行为疗法也不错,能找出并挑战导致“我执”的思维,改掉固执的习惯。还有多参加社交合作活动,增强集体意识,别太看重个人利益,减少“我执”的影响。 脑科学,脑科学的日常 脑科学育儿 👏总之,“我执”扎根于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也决定着我们和他人、世界的关系。从脑科学角度理解它,通过积极干预,能减轻负面影响,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挑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