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德怀着急回北京面见毛主席,怒震居仁堂!晚上不睡觉,把大炉子对着警卫员吹.....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的带领下,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英勇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总司令,彭德怀肩负着万钧重担,他时刻挂念着战场上将士们的安危冷暖。 志愿军总部设在朝鲜战场附近的一个大山沟里,那里常年阴冷潮湿,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彭老总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对自己却从不放松要求。一天深夜,值班的警卫员小李偷偷瞄了一眼彭老总的房间,看到他仍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疾书。 小李心疼地想,老总这么大年纪了,身体本就不太好,再这样下去恐怕要累垮了。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屋,想劝老总休息一会儿,却发现屋里的大炉子只对着自己这边呼呼地吹着热风,而老总那边却冷飕飕的。 原来,彭老总生怕打扰警卫员休息,总是等大家睡下后,悄悄把仅有的一个取暖设备转向警卫员那边。自己却裹着军大衣,在渗骨的寒风中继续处理军务。他这种恪尽职守、严于律己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然而,让彭老总最牵肠挂肚的,还是战士们的给养问题。那时,志愿军刚刚入朝作战,后勤保障工作还很不完善。一些部队连饭都吃不饱,伤病员也缺医少药,更不要提御寒的棉衣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不少人牺牲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彭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再这样下去,部队就要被拖垮了。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冒着枪林弹雨,连夜赶回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南海,彭老总直奔居仁堂。在那里,他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前线的困难处境,恳请党中央尽快组织大后方支援前线。彭老总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声音洪亮地回荡在大厅里。 毛主席认真听取了彭老总的报告,当即表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全力支持前线将士,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对志愿军的支援。就这样,在彭老总的奔走呼吁下,源源不断的给养和装备运抵朝鲜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 彭老总虽然身居高位,却始终心系军民,不遗余力地为部队和老百姓谋福利。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以身作则,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正是有了彭老总这样的好领导,志愿军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一心,英勇善战,最终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3年7月27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抗击下,美帝国主义者最终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是保家卫国的凯旋凯歌。 三个月后的10月25日,远在莫斯科的红场上,隆重的阅兵仪式正在举行。在这个盛大的日子里,来自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36周年。作为受邀嘉宾,中国军方代表团在红场的观礼台上英姿飒爽,接受着全世界的瞩目。 站在最前排的,正是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总司令彭德怀元帅。身着笔挺的礼服,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目视前方,威风凛凛。在他身旁的,是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叶帅曾与彭帅并肩战斗,指挥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观礼台上,粟裕大将谦逊地站在后排。粟将军一生戎马,曾指挥过辽沈、平津、渡江等众多战役,功勋卓著。此时的他虽然没有站在最前面,但浑身上下依然散发着军人的气度和威严。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聂荣臻、徐向前、陈赓等开国将帅,个个身姿挺拔,神采奕奕。虽然由于排位的缘故,他们大都只露出半张脸,但那种将帅之风,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镜头前,老战友们难得相聚,有说有笑,亲如兄弟。这张难得的合影,记录下了共和国将帅们的风采,成为了那个火红年代的历史见证。 一晃几十年过去,曾经的峥嵘岁月犹如昨日。当人们回想起那战火纷飞的日子,仍然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啊,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彭老总就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是新中国的脊梁。 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对敌人的凛然正气,还是对战士的关爱备至,亦或是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都堪称典范。彭老总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今天,我们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您是共和国的功勋,是军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您的名字和事迹,将和新中国的历史一起,永远闪耀在祖国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