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请教苏联专家怎么搞工业,人家就直接说中国搞不起重工业,只能先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8-18 17:36:28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请教苏联专家怎么搞工业,人家就直接说中国搞不起重工业,只能先搞轻工业,“两弹一星”想都别想,原因很简单,没有数以万计的理科生,压根就承受不起重工之重。 但在世界大战随时爆发的大背景下,不先整点重工业和重武器防身是不可能的。否则战争爆发,难道让军队拿着洗脚盘、挥舞卫生纸去抵御外敌? 轻工业为啥轻?因为它是漂浮在整个基础工业体系之上的,更多的是生产服装鞋袜等生活消费品。重工业之所以重,因为它是沉淀在整个工业体系之下的基石。 没有重工业基石,整个国家就相当于建在沙丘上,丁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整个国家风雨飘摇。欧美为啥动荡不止,就是因为去工业化,更准确的说是去重工业化的后遗症。 没了重工业,轻工业像断了线的风筝般无处归依。英国为啥会发生13年以来最大骚乱?说到底就是工业坍塌,国家脊梁断了,大伙都陷入了末日恐慌。结果就是从绅士重回海盗,弱肉强食。 2023年,英国GDP为3.3万亿美元,世界第6,但它2023年钢铁产量仅为560万吨,世界第26。2023年,英国发电量为2856亿度,全球第16位,仅为德国(5733亿度)一半。 不客气的说,英国几乎没有工业了,早就支撑不起3.3万亿美元的GDP摊子,小马拉大车,跟孔乙己似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起点,从大炼钢铁开始,从生产衣服鞋袜开始,问题是英国人有这个魄力吗? 面对当时的窘境,我们盘了下人才家底,理工类人才不到2万,根本撑不起基础工业的摊子,咋办?向苏联学习,改变学制,文理分科,搞专科教育,大力培养专科生,多快好省培养理工人才。 比如50年代,中南大学叫中南矿冶学院,湖南农大叫湖南农学院,中南林科大叫湖南林学院……都是专科学院,培养专科人才。 与苏联注重专科专业不同,美国更注重综合性,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等都是综合性大学。所以,80年代当我们向美国学习办教育时,又把专科学院升级成了综合性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数学教育。因为现代工业的一切基础都是数学,重工业尤其需要计算能力。 大伙都知道中国原子弹是用算盘打出来的,计算任务异常繁重。因为设计原子弹必须计算多维偏微分方程,必须通过线性方程矩阵,用递归方式求解。计算精度越高,矩阵越大。当时缺乏计算机,只能用人组成矩阵来完成矩阵计算。 现在,我们只知道“两弹一星”那几位著名科学家,其实背后还有数以万计的知识分子参与其中。后来甚至把一些不太机密的计算任务下放到了大学,学生们一边学一边算,只是很多人当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算啥而已。 为啥高考总是数学最难,因为数学就是用来开脑洞的,用计算能力把分数拉开,为985和211选材。985几乎都是理工类大学,人文类很少,艺术院校更是为零;211的艺术类院校也只有中央音乐学院。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理工类大学占比一度高达70%。扩招20多年,我们培养了6000多万理科生,仅此一项就超过了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总人口。 美国校园招飞行员手册第一页要求,是从1数到100。波音招聘工人的要求,是从1数到16……由此可见,美国是非常注重工人计算能力的,但越是注重啥,往往越是缺啥。 半岛电视台曾拍过一部纪录片——《破碎的梦想——波音787》,片中提到南卡罗来纳州波音工厂的工人,很多之前都是做汉堡和三明治的面包师,还有一些工人上个月还在街头卖热狗,这个月就已经在生产线上造波音了。 前几天,特朗普和马斯克对谈,特朗普表示美国没有高速列车“是不合理的”,他建议通过高速隧道改变这一情况。另外,他还说如果成功当选总统,他“会关闭教育部,将教育转移回各州”,说到底还是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回流。 其实,美国早已不是“山颠之国”,而是“沙丘之国”,国家基础早就沙化了。当年,美国之所以能修建起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完全是靠着华人劳工、爱尔兰劳工和黑人奴工才建立起来的,跟盎撒白人没啥关系。 比如,保守估计约有1.2万名华人劳工参与了美国西部铁路建设,人数占比所有铁路工人的85%,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不客气的说,盎撒白人压根就没能力搞这种大型基建项目,100年前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 印度坊间流传一则笑话:“我之所以来麻省理工读书,是因为我进不去印度理工。”因为印度理工学院录取率仅为2%,而麻省理工录取率高达10%。现在,国内但凡能考起985和211的学生,谁会吃饱了撑的去读国际班?谁会去走雅思托福润英美? 现在,美国文盲率高达20%,此外,公立学校高中生甚至无法做好四则运算,无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不是文盲却似文盲,数理化盲。就这种“数理化盲国”竟然还幻想制造业回流,甚至幻想从另一个“数理化王国”抢夺制造业,还有比这更黑的幽默吗? 现在,中国高素质人才都不咋去美国了,难道靠印度裔支撑美国高科技?印度裔要有这本事,印度老铁何至于痴迷恒河水?何至于迷恋牛尿中的营养物质?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