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年,诸葛亮的得意门生杨仪被押上街头斩首,他破口大骂:“我一心为国,却得到如

李堪谈历史 2024-08-18 22:20:46

235年,诸葛亮的得意门生杨仪被押上街头斩首,他破口大骂:“我一心为国,却得到如此下场,早知道投降曹魏去了!”话音刚落,杨仪人头落地。其不瞑目的双眼瞪着看热闹的百姓,仿佛有着无限的冤屈…… 作为诸葛亮的门生和亲信,杨仪真是一心为国吗?其实,这一切都在他脚踩魏延头颅的时候就注定了。 杨仪是荆州襄阳人,出身贫寒却颇有才学,后来攀上了魏国荆州刺史傅群的关系,做了主簿。但这是一个虚职,因为当时魏国仅占有荆州一小块地方,刺史傅群每天都闲得睡大觉,更别说他一个主簿。 于是不甘寂寞的杨仪南下投降了关羽,关羽一向孤骜,对他却很欣赏,不仅封其为功曹,还派他前往成都跟刘备汇报工作。杨仪抓住机会,在刘备面前高谈阔论,中间再暗藏一些马屁,把刘备拍得龙颜大悦。 刘备一高兴就把杨仪封为兵曹掾,负责一部分兵马调动的职责。刘备称汉中王后,杨仪又升为尚书,真正触摸到了刘备集团的核心。然而,杨仪也是飘了,一时没把持住,露出了自己刻薄的本性。 有一次与上司尚书令刘巴工作时,不知道因为什么吵了起来。刘巴当年曾三次拒绝投靠刘备,后来走无可走这才投降,而杨仪是主动“弃暗投明”。两人若有矛盾,很有可能因此产生了口头矛盾。 不过刘备对刘巴很敬重,直接将杨仪贬为弘农太守。这也是个遥领的虚职,比以前的主簿还要闲,等同于被冷藏。不过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特点,就是喜欢用不被刘备重视的人才。比如马谡,刘备病逝前明确告诉他不可重用,诸葛亮偏要重用。比如蒋琬,曾被刘备免官,结果刘备一死,立马就提拔进了丞相府。 还有就是杨仪。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把杨仪提拔为参军长史,全权负责丞相府所有事宜,相当于诸葛亮的第一副手。这地下天上的待遇,自然让杨仪对诸葛亮感激涕零。 不过杨仪确实有真才实学,诸葛亮每次北伐都由他负责后勤事务,他办事又快又稳,从来没出过差错。诸葛亮没想着把他培养成接班人,但早已将他视作最得力的助手。 杨仪在军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牵制魏延。魏延是蜀汉第一名将,但生性桀骜很难驾驭,总想着自己领军北伐。诸葛亮想敲打他也不便自己开口,只能“借刀杀人”。而杨仪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杨仪各种给魏延使小绊子,时不时卡他粮草,语言讽刺什么的,天天把魏延气得半死,有几次差点砍了杨仪,但最终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不了了之。 杨仪的生涯高光时刻,无疑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的一段时间。诸葛亮临死前,叫来杨仪费祎姜维等人,把兵权交给了杨仪。杨仪大喜过望,以为诸葛亮是将他当做了接班人。有了兵权,杨仪瞬间脑筋活络起来。 他将来当丞相后,谁对他威胁最大?那毫无疑问就是魏延。所以,不如借此机会,激怒魏延,以除后患。 于是杨仪派费祎去找魏延,一是通报诸葛亮死讯,二是试探魏延的态度。果然,魏延听说诸葛亮把兵权给了杨仪,大怒说:“我乃蜀汉宿将,丞相死后不把兵权给我,竟给一个主簿!”杨仪趁热打铁,以军令的形式命令魏延断后,魏延断然拒绝:“杨仪算什么东西,让我给他断后!” 杨仪得知消息,在不通知魏延的情况下,直接命令大军拔营撤退。桀骜的魏延听到消息感受到了杨仪的蔑视,忍无可忍下,直接率部火速南下,要抢在杨仪前面回到国内。这正中杨仪下怀,杨仪直接上表告魏延谋反,魏延也上表告杨仪谋反。 在成都的刘禅看到两份奏折也犯了难,于是询问诸葛亮的亲信蒋琬,蒋琬肯定是相信杨仪,于是最终魏延众叛亲离,兵败身死。 魏延死后送到杨仪面前,杨仪做了一件非常没有道德的事,就是把魏延的首级扔到地上,用脚踩着狠狠骂道:“老贼,还能做恶吗?” 魏延好歹是一代名将,身首异处就算了,还要被这样羞辱,令人唏嘘。由此也可见杨仪的人品。 诛杀了魏延,杨仪风风光光回到了成都,本以为迎来的是天子的旨意,让他继承丞相一职。然而令他傻眼的是,刘禅只是下旨封他为中军师。而诸葛亮的另一位门生蒋琬却进位大将军,总领朝政。 杨仪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诸葛亮骗了!自己成了诸葛亮除掉魏延的工具,诸葛亮真正要保的人不是他,而是蒋琬! 从史书视角看,诸葛亮早就告诉过刘禅,将来他死了,军国大事要交给蒋琬。临终时也秘密告诉朝廷使者,他的接班人就是蒋琬费祎。以杨仪的私人视角看,他是完全不知的。因此回到成都后,才有被愚弄的感觉。 杨仪心中越来越气恼,对自己的待遇多有怨言,甚至表露出自己想要投靠魏国的心思。刘禅找到机会,直接下旨将他废为庶民。杨仪毫不收敛,再次口出狂言,刘禅忍无可忍,下旨将杨仪斩首。 也就是开头的一幕。 杨仪是个有才干的人,却不是一个聪明人。他一开始就没有认准自己的定位,他不过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人罢了,却把自己当做一个接班人。这种认知的落差使得他迈入了死亡的深渊,一切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只可惜魏延一辈子英雄,到头来死在你这个竖子手里……

0 阅读:1154
评论列表
  • 亚当 19
    2024-08-26 21:29

    为了流量瞎逼掰掰,无聊

  • 2024-08-26 20:00

    现在太多不太懂历史而被演义小说或民间传说洗脑。

  • 2024-08-20 12:25

    由于你添加了太多个人感情色彩浓厚的臆测和演绎,所以请标注一下,这是你个人基于历史的小说创作,和《三国演义》一共性质,但水平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