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通颊木各方五寸。” 问:这是啥? 答:弥尾青。 问:何为弥尾青? 答:大枷。 没错,所谓“弥尾青”,正是大枷的雅称。 为其取名者,乃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时间为太和五年(481年)。 也正是在那一年,大枷被规范化制作,有了统一的标准。然后世不断改进,使得大枷花样翻新,更为霸道者,唤作“铁叶枷”。 “脊杖四十,取一面七斤半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 说这话的人是东平府尹陈文昭,被打了四十板子,又被套上七斤半铁叶枷的是武松。 七斤半铁叶枷,属于轻量级,并不足以要人性命。相比于大名府尹给卢俊义使用的“二十斤铁叶盘头枷”,不过小巫尔。 须知道,旧时一斤为十六两,二十斤的铁枷往身上一套,其目的只有一个——索命! 明朝时候,重量有所提升,轻者十五斤,次者二十斤,重则三十五斤,佐以铁锁、铁镣,配合杀威棒、无情水火棍,哼哼,任你铁打的英雄,铜铸的好汉,也休想扛得住。 有记载,洪武二十六年,曾有十数位受刑的大臣,均配以三十五斤重枷,头顶烈日,跪于瓦砾之上,期间不时有太监往枷板上摞砖。不消一个时辰,管叫其骨断筋折,落个终身残废。 明英宗正统年间,宦官王振命人制作几面百斤大枷,专用于对付异己。 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命人制作一百五十斤的大枷,害死人命无数。 明神宗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下诏打造新式刑具,名为“立枷”。史书描写此枷“重三百斤,犯者立死。” 据说当时有人为了不死,会花钱雇一些乞丐帮着扛枷,还要每天生吃一只猫,据说有提神抗压的功效。 清康熙年间,朝廷下诏,枷最重不得超过八十斤。虽然重量减轻,但侮辱程度加剧,比如将犯人与牲口猫狗锁在一起示众,又比如专门用于女犯的“木星临”,另有一种专门锁女人小脚的枷,唤作“菱角枷”。在视脚如命的年代,其羞辱程度可见一斑,因双脚被上枷示众,而羞愧投河者,据说不在少数。 而今虽无“弥尾青”,然重枷却仍在,只不过由有形变为无形,且终日压在多数人的肩头,叫人直不起腰、喘不上气,负重前行本就极其难捱,偏偏不断有人往上摞砖,并笑问:“尔轻松乎?” 呜呼哉,悲哀!
“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通颊木各方五寸。” 问:这是啥? 答:弥尾青。 问:何
泽洋爱历史
2024-08-18 22:21:34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