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给你糖吃。”1937年,日寇为了劝降抗日名将王凤阁,打起了他5岁儿子的主意。 1937年的一个寻常春日,王凤阁将军万万没想到,多年浴血奋战、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抗日生涯,竟以这种方式画上了句号。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将他连同妻儿一起,押往了通化县城的监狱。此时此刻,王凤阁的脑海中,不禁浮现起自己传奇而悲壮的一生。 王凤阁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他便立下从军报国的志向。为了抵御外敌,捍卫国家主权,王凤阁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组建了"辽宁民众义勇军",并被推举为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人。 从那时起,王凤阁便带领着这支敢死队,转战辽沈大地。他们走街串巷,向百姓们宣讲抗日道理,揭露日寇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御外敌。1932年5月,王凤阁的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近万人。为了便于指挥,部队改编为第十九路军,由他担任司令。 在随后的5年游击战中,王凤阁指挥若定,带领部下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面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王凤阁巧妙利用地形优势,避其锋芒,以(游击战术)克敌制胜。 尽管王凤阁屡建奇功,但日军仍对这位抗日名将恨之入骨。他们不惜重金悬赏捉拿,并多次集中兵力对王凤阁的部队进行"扫荡"。有一次,日军新上任的伪军司令率两个营的兵力,在孤山子地区搜捕王凤阁。得知消息后,王凤阁当机立断,命令部下乔装改扮成农民的模样,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上。 果不其然,日军见来者都是些面带菜色的庄稼汉,渐渐放松了警惕。就在他们经过时,埋伏的勇士们突然拉开伪装,端起枪支,将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仓促应战的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400余人被生擒,大量武器也被我军缴获。 类似的游击战还有很多,王凤阁将军总能以弱胜强,让日寇吃尽苦头。一次,敌人出动三千多人,在老岭山区企图围剿王凤阁。面对敌人的重兵合围,王凤阁沉着应战,指挥部队占领了老岭山顶的制高点,俯视着险峻的山沟。当敌人气喘吁吁地爬上山梁时,却发现山顶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什么王凤阁的踪影。原来,王凤阁早已率部迅速撤离,到了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 尽管王凤阁将军足智多谋,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1937年3月,一个叛徒出卖了王凤阁的行踪。日军闻讯后,立刻调动大批兵力对王凤阁所部进行围剿。经过数日鏖战,我军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大南岔沟。敌人穷追不舍,最终只剩下王凤阁和8名勇士还在坚持战斗。就这样,因为缺少弹药给养,王凤阁将军和妻儿一起,不幸被敌人俘虏。 王凤阁将军一家被俘后,日伪军对他们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起初,敌人还装出一副"宽宏大量"的嘴脸,妄图用高官厚禄收买这位抗日名将。他们特意设下鸿门宴,劝王凤阁归顺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席间,敌人极力吹捧王凤阁的军事才能,并许诺说,只要他愿意投降,就封他为伪满洲国的高官,享尽荣华富贵。 然而,王凤阁岂是那等见利忘义之徒?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敌人的诱降,甚至当场掀翻了筵席,破口大骂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走狗。敌人见软的不行,又来硬的。他们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王凤阁一家投入通化县城的监狱。 在狱中,日伪军对王凤阁施以酷刑,妄图逼他就范。他们将这位身经百战的抗日将领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用烙铁烫,用竹签扎。王凤阁的身上很快伤痕累累,皮开肉绽,但他的气节始终如磐石般坚定。日寇对他越是凶残,他反抗的意志就越是顽强。 眼看王凤阁的意志难以撼动,敌人便打起了他幼子的主意。王凤阁5岁的儿子名叫小金子,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疼爱。日伪军将其单独软禁,派人好言相劝,甚至用糖果去引诱,企图让这个天真的孩童做出有悖父亲意愿的事。 然而,小金子虽然年幼,却深明大义,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刚强品质。面对敌人的甜言蜜语,他没有丝毫动摇,反而倔强地回绝道:"我是中国人,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小金子的一番话,令敌人大为恼火,但同时也刺痛了他们的心。 日伪军的劝降终告失败。他们决定利用王凤阁一家来杀一儆百,巩固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1937年4月6日,在这个本该充满勃勃生机的日子里,日本侵略者却酝酿着一场灭绝人性的暴行。他们残忍地处决了王凤阁将军一家三口。临刑前,王凤阁紧紧搂着妻儿,含泪诉说家国大义,鼓励妻儿视死如归。直到走上刑场的最后一刻,这个抗日英雄的面容依旧镇定自若,眼神中透射出坚定的光芒。 王凤阁将军的英勇就义,在当地百姓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许多人都深切悼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自发筹资,在王凤阁就义的柳条沟修建了一座陵园,取名"王凤阁烈士陵园"。多年后,每当春天来临,通化的梨花盛开,洁白如雪,人们都会聚集在园中,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追思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正如陵园石碑上所言:"疆场练老兵,忠骨铸丰碑。春来梨花开,英魂永不灭。"王凤阁将军的事迹,俨然已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不朽的丰碑。他以身许国,抗击外敌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