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死后15年,毛岸英说出他的遗言,毛泽东没听完就已经泪流满面。 1920年冬天,革命热潮正席卷中国大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两个来自湖南的年轻人相遇了。杨开慧,一位热情洋溢的女教师;毛泽东,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 那是在一次学校的聚会上,杨开慧与毛泽东初次相识。谈话间,杨开慧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毛泽东也侃侃而谈,对封建陋习深恶痛绝,渴望改变旧社会的面貌。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发现彼此是难得的知音。争论问题时,思维的火花不时碰撞,却丝毫没有减损对彼此的欣赏之情。 随着交往的深入,杨开慧和毛泽东决定携手并肩,为心中的革命理想而奋斗。他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革命道路,筹建党组织。回忆起那段岁月,艰难困苦抵挡不住理想之花的绽放,甚至让人忘却了饥寒交迫。毛岸英的诞生,更是为革命家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革命惨遭失败。分别时,杨开慧强忍泪水,叮嘱毛泽东要保重自己。她知道,革命需要牺牲,个人的不舍算不了什么。尽管身处两地,但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1930年10月,命运不公,不幸降临到杨开慧身上。她有次在回乡探亲途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连同年仅8岁的儿子毛岸英一起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坚决不说半个字。国民党企图以她来要挟毛泽东就范,甚至许诺只要她公开与毛泽东断绝关系就可以免于一死。然而,杨开慧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无耻提议,斩钉截铁地回应道:"要我背叛党、背叛毛泽东,除非海枯石烂、天地合一!" 就这样,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以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杨开慧没有忘记对幼小的毛岸英进行革命教育。母亲的教诲,深深地烙印在毛岸英幼小的心灵中,成为他日后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精神食粮。 毛岸英在母亲牺牲后被送往苏联,进入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在那里,他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尤其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表现出色,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少年时期的经历,让毛岸英更加体会到革命的意义,坚定了他走父母革命道路的决心。 转眼间,15年过去了。1945年,经历了卫国战争洗礼的毛岸英随苏联政府派遣的医疗队回到祖国。久别重逢的一刻,毛泽东满怀激动,顾不得自己的病体,执意前往机场迎接儿子归来。 等到毛岸英平复心情后,毛泽东急切地询问杨开慧牺牲前的情景。毛岸英凝视着父亲,一字一句地转达母亲生前的遗言:"妈妈让我告诉您,她没有做任何背叛党和您的事。她永远爱您。"话音刚落,毛泽东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如雨下。英雄的母亲虽已逝去,但她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成为永恒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如今,新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这一切,都凝聚着像杨开慧这样的革命先烈的心血。他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把革命事业推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