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王震激动不已特意用烧鸡款待。毛主席吃的非常高兴,饭后还一脸意犹未尽,把吃剩的鸡架揣进口袋带走了…… 1943年的夏日,南泥湾烈日炎炎。在阳光的照耀下,道路两旁的庄稼绿得发亮,它们在风中摇曳,向人们展示着无穷的生命力。 毛主席的车驶入这片肥沃的田野,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景象。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荒芜的沼泽,如今却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大粮仓”,成了支撑抗日战争后方的重要基地。 车刚停稳,毛主席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这变化的背后,是多少战士的汗水,是多少日夜的艰辛。 南泥湾,这个曾经杂草丛生的荒野,此刻有了全新意义。 1941年,王震率领359旅刚到这里时,到处是沼泽,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甚至连水都是有毒的。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王震和战士们硬是开垦出了大片良田,用双手将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毛主席站在南泥湾的土地上,心中感慨万千。 当时,359旅受命进驻南泥湾,那时的边区面临着国民党封锁,物资供应极其紧张,战士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面对荒芜一片的土地,王震和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知道,只有自给自足,才能在困境中生活下去。于是,王震带领着359旅的战士们开始了艰辛的开垦工作。 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就在地上挖坑,搭简陋的窝棚。夜里四面漏风,还经常能听到野兽的嘶吼声,但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 粮食不够吃,他们就挖野菜、打猎,靠着采蘑菇、掺杂粮度日。战士们手上布满老茧,脸晒得黝黑,即使筋疲力尽,也没有人抱怨。他们明白,这是为了生存,为了革命,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南泥湾逐渐发生了变化。 经过战士们的辛勤劳动,荒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成片的田地里,麦穗随风摆动,谷物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猪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吃草,南泥湾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大粮仓”。 短短两年时间,359旅的战士们创造了奇迹。 听到南泥湾取得巨大的成功,毛主席心中充满期待。此刻,他站在南泥湾的土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就像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 毛主席没有着急去下个视察点,他详细询问南泥湾的每个细节。他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认真倾听了每个人对南泥湾未来发展的建议。 在王震的陪同下,毛主席巡视了南泥湾的每一片田地、每一个作坊。看到战士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自豪地展示劳动成果,毛主席心中充满欣慰。 他拍拍王震的肩,笑着说道:“这都是同志们的功劳,是用汗水换来的幸福。”毛主席的话饱含深情,他对战士们的敬佩溢于言表。 视察结束后,王震决定为毛主席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感谢他对南泥湾的关心。 餐桌上摆着两只色香味俱全的烧鸡,这是战士们自己养的鸡。毛主席看到这两只烧鸡,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战士们:“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 王震连忙回答:“主席放心,战士们的生活大有改善,每周能吃上两次肉。”毛主席这才放心,开始享用这顿大餐。 用餐之后,毛主席心情格外好,他不时与王震和战士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毛主席的随和与亲切,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温暖。 饭局结束时,桌上的两只烧鸡只剩下了骨架。毛主席看着鸡骨架,停下脚步,问工作人员:“这鸡架准备怎么处理?”工作人员不以为然:“这没什么用了,会扔掉。” 毛主席听了,连忙摆手:“那太可惜了!这鸡骨架还能熬汤呢!”毛主席一边说着,一边将鸡骨架装进口袋。他动作自然,仿佛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王震看到这一幕,心里一阵感动。他明白,这不仅是勤俭节约的表现,更是毛主席对战士们、对老百姓的关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毛主席的小小举动,蕴含着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口袋烧鸡”的故事,很快在南泥湾传开了。大家从这件小事中看到了毛主席的伟大与平凡,看到了他的以身作则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战士们知道,有这样一位领袖带领,胜利终将属于他们。 毛主席用行动告诉战士们,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也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也印在每一个参与南泥湾建设的战士心中。 南泥湾的故事,已经成了革命历史的一部分,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毛主席的“口袋烧鸡”,成为了激励无数战士和人民奋斗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能忘记那段艰苦岁月,也不能忘记毛主席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时刻践行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南泥湾的这次视察以及“口袋烧鸡”的故事,正是他勤俭节约精神的真实写照。 尽管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毛主席的精神仍然闪耀在我们心中。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人民网:声动南关|党史故事——口袋烧鸡
上下齐心,力量无穷。
一周两次肉,就会把骨架扔掉!那个年代会这么浪费吗?!乱造胡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