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

零落讲说 2024-08-20 22:48:53

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妈呀,怎么这么多鬼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卿伯金是湖南人民的一名儿子,出生于1910年的他,自小家境贫寒,靠着在田间劳作维持生计。在那动乱的年代,卿伯金在23岁那年,毅然决然加入了湘军28军,成为一名机枪手。他的身高和力量使他在军中脱颖而出,很快就被选为重机枪操作手。   那是1937年的一个深夜,月光稀薄,星空下的宝山城周围寂静无声,只有稀疏的蟋蟀声在远处偶尔打破夜的平静。卿伯金作为一名重机枪手,他和另外几名战友负责守卫一个重要的哨位,这个哨位靠近一片广阔的稻田,稻田的对面是浓密的竹林,是潜在的危险区域。   夜色中,卿伯金站在他的哨位上,双眼警觉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冷风吹过,稻田中的稻叶沙沙作响,似乎在叙述着些什么秘密。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稻田方向传来的水声,这声音不同于常规的风声或动物活动造成的声响,而是断断续续,似乎有规律的潜水声。   卿伯金的心跳加速了一些,他立刻屏住呼吸,集中精神倾听。声音越来越清晰,他能够断定,这些声音绝非单一的动物所能造成,更像是有人在水中缓慢移动的声音。他缓缓地离开哨位,蹲下身体,悄无声息地向声音来源地靠近。   接近稻田边缘时,他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仔细观察。月光虽弱,但足以让他隐约看到水面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波纹。波纹之间,偶尔有黑色的物体在水面下快速通过。卿伯金的经验告诉他,这些黑色的物体很可能是日军士兵的头盔。   确认了敌人的存在后,卿伯金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返回哨位,低声向同伴们报告了情况。部队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卿伯金和几名战友悄悄地布置在稻田周围的隐蔽位置,准备伏击。   日军士兵显然是计划在夜色中潜入我方阵地进行突袭。他们分散在稻田中,缓慢而谨慎地前进,试图不发出太多声响。但在这种环境中,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暴露自己的信号。   卿伯金和他的战友们紧握着武器,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逐渐移动,地面的影子也在改变,日军的轮廓越来越明显。就在他们距离哨位不远处时,卿伯金给出了攻击的信号。   一声枪响划破夜空,随后是一连串的枪声,机枪扫射的火光在夜色中异常醒目。日军被完全措手不及,他们惊慌失措地试图寻找掩护,但在开阔的稻田中几乎无处可藏。   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战斗激烈而短暂。卿伯金和他的战友们准确的火力迅速压制了敌人,大部分日军士兵在未能接近我方阵地前就已被消灭。   战斗结束后,卿伯金站在稻田边缘,望着那些散落在田中的敌人遗体,内心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战争的沉重。这场战斗虽小,但却是抗日战争中数不清的小规模战斗之一,每一场战斗都凝聚着无数中国军人的勇气与牺牲。   从那以后,卿伯金的名字在部队中传为佳话,而他也继续在战场上奋战,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这场胜利虽然壮烈,但抗战的残酷性也让卿伯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战后,卿伯金回到了故乡湖南,开始了平静的农耕生活,他的故事成为了村里年轻人心中的英雄传说。   2008年,卿伯金去世,享年97岁。他的一生是抗战英雄的缩影,他的勇敢和牺牲,为国家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卿伯金的事迹在村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0 阅读: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