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女知青白春兰为了报恩,嫁给了一农民。然而,新婚之夜,当白春兰劝说丈夫洗漱时,等待她的竟然是一个耳光…… 1971年,白春兰满怀理想,踏上了前往云南农村的路途。她没有想到,这次选择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白春兰出生在南京,这是个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她在这里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未来满怀憧憬。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激起了白春兰的热血。她决定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熟悉的城市,前往云南的偏远农村。 刚到云南,白春兰面对的是和南京完全不同的世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高楼大厦,只有连绵的山峦、泥泞的田地和简陋的土坯房。 这里一切都非常陌生,白春兰忍不住怀疑,自己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吗?但她不是轻易被困难打倒的人。白春兰咬紧牙关,决心在这个小村庄里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白天,她和其他知青一起下地干活,推着独轮车运煤,插秧、施肥、收割,所有的农活她都尽力去学。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陋的宿舍。孤灯下,只有她和自己心中的理想相伴。 在一次劳作中,白春兰结识了村里的青年宋振方。宋振方是个典型的农民,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双手满是老茧。宋振方性格憨厚,是个热心肠。 白春兰刚来时,他经常帮白春兰的忙。帮她推车,还教她如何在田间劳作。他的淳朴和善良逐渐打动了白春兰的心。 那个年代,知识青年与农民的婚姻不罕见,很多知青都在农村结婚生子,融入当地生活。白春兰也认为,也许嫁给宋振方,是她融入农村、报答这片土地的最好方式。 1971年6月17日,白春兰与宋振方在村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大家簇拥着这对新人,祝他们幸福。白春兰穿着借来的红色旗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一刻,她相信自己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然而,新婚之夜的一记耳光,让白春兰的美梦瞬间破碎。 当晚,她好意劝说丈夫洗漱,迎接她的却是宋振方的怒火和一记响亮的耳光。宋振方醉醺醺地大吼:“我劳作了一天,还要洗什么洗?你这个从城里来的娇小姐,又能懂得些什么?” 耳光打在白春兰的脸上,痛在她的心里。她被现实狠狠扇醒,意识到自己对这段婚姻的期待有多天真。 从那天起,白春兰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宋振方的暴力行为没有随着时间减轻,反而愈演愈烈。每次喝醉酒,他都会对白春兰拳打脚踢,家中的重担也都压在了白春兰肩上。她要完成生产队的繁重劳作,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家中的牲畜。 白春兰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要嫁给宋振方?如果留在南京,也许会过得更好。但现实没有给她时间懊悔,劳碌的生活和无尽的家暴让她筋疲力尽。她每天都在忍耐中度过,曾经的理想已然灰飞烟灭。 尽管生活艰难,白春兰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善良和坚韧。 1972年,一位名叫席梦的北京女知青来到村里。席梦年轻漂亮,农村的艰苦生活让她难以忍受。她一心要回城,摆脱这片令人窒息的土地。一天,她兴冲冲地告诉白春兰,大队长答应,只要她满足他的要求,就可以把她的名字列入返城名单。 白春兰听后大惊,她知道这是大队长的阴谋。她拉着席梦的手,语重心长地劝告她:“妹妹,千万不要上当啊!这样的下乡生活只是暂时的,我们只需再坚持一下,绝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出卖尊严啊!” 在白春兰的劝说下,席梦放弃了与大队长的交易,成功逃脱陷阱。白春兰的善意挽救了一个女孩的未来,也让她自己在黑暗中找到光亮。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忍受这种生活,她要为自己寻找出路。 1976年,知青返城的政策终于出台。白春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城,离开了这个让她痛苦不堪的地方。 在返城的火车上,白春兰心中既有过去的伤痛,也对有未来的希望。她知道,自己终于摆脱了这段令人窒息的婚姻,她的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了。 二十多年后,白春兰事业有成,她再次踏上了云南的土地。她想看看曾经的村庄,看看那个让她经历了无数苦难的地方。 刚到村口,她就遇到了昔日的丈夫宋振方。岁月没有善待这个男人,他变得瘦弱、憔悴,眼里充满了悔恨和羞愧。 白春兰走进宋振方的家,看到了卧病在床的婆婆。老人紧握着白春兰的手,虚弱地说道:“春兰啊,是我儿子没有好好待你,你离开,我一点都不怨你啊!” 听到这句话,白春兰心中五味杂陈。曾经刻薄的婆婆,如今成了眼前的虚弱老人。她默默留下一笔钱,转身离开了这个让她既痛苦又有所成长的地方。 站在南京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秦淮河,白春兰回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她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下:“我,一直都无怨无悔。” 这个曾经在苦难中挣扎的女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 白春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坚定信念,就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新的开始。 参考资料: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