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我国之所以决心研发核武器,居里夫人女婿的一封绝密口信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生杨承宗带回了这封口信上世纪我国之所以决心研发核武器,居里夫人女婿的一封绝密口信起了很大作用。 1951年,远在法国深造的中国学者杨承宗临行回国前,意外收到恩师居里夫人女婿约里奥的叮嘱。这封绝密口信的内容,直到30年后才最终解密,其中蕴含的信息,对于当时的中国核武器研发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1934年,作为唯一亲自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中国学生,郑大章从法国学成归来。满怀一腔爱国热忱的他,立志要振兴中国的核研究事业。回国后,郑大章担任北平研究院镭学所副所长,与得意门生杨承宗一起,在那里孜孜不倦地埋头研究放射化学。即便条件十分简陋,师徒二人仍然兢兢业业,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可惜天不遂人愿,1941年郑大章因病英年早逝,师徒二人的研究也被迫中断。不忍心眼看师父的夙愿就此落空,杨承宗在1947年只身前往法国,拜郑大章的老师 —— 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莲娜为师。他要继续攻读放射化学,完成先师未竟的事业,回国后为祖国的核弹事业贡献力量。 1951年,学业已有所成的杨承宗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尽管法国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挽留。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他内心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伊莲娜夫妇虽然不舍,却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抉择。为了助他一臂之力,他们不惜冒着极大风险,瞒过海关将一批珍贵的研究仪器和核材料交给杨承宗,助他带回中国。 就在杨承宗即将启程的前夕,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单独把他叫到了屋里,神色凝重地对他说:你回去要转告给你们的毛主席,中国若想避免被核武器侵略,就一定要尽快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这番话让杨承宗如醍醐灌顶,更加坚定了回国从事核试验研究的信念。约里奥继而又说:原子弹的原理并非美国独有,中国科学家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毅力和恒心,你们一定能够研制成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卫自己的国家。 这场谈话的内容,杨承宗谨记在心,并视为毕生的使命。他意识到,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存亡。约里奥的一番话语虽然简短,却如一封绝密的口信,影响了此后中国数十年的核武器发展进程。这位居里夫人的女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的核弹事业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带着约里奥的绝密口信和伊莲娜夫妇的殷殷嘱托,杨承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杨承宗却充满了干劲。他深知,只有掌握了尖端的核技术,中国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杨承宗和他的同事们日夜奋战,矢志不渝。 然而,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展核武器研究谈何容易。仪器设备缺乏,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令杨承宗没有想到的是,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一些人的观念。不少人对核武器研究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没有必要去搞这些高精尖项目。面对种种质疑,杨承宗没有气馁,他想起了约里奥的叮嘱,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最高领导人,让他们认识到核武器研究的重要性。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杨承宗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约见了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钱三强。他向钱三强详细讲述了约里奥口信的内容,希望能引起最高层的重视。钱三强听后十分震惊,他要求杨承宗务必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分毫。他表示,这件事关系重大,自己一定会向中央领导汇报,争取尽快启动相关工作。 杨承宗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在约里奥口信的感召下,在像杨承宗这样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党中央最终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人以特有的智慧和勤奋,几乎以每跨一步就将西方超越一大截的速度,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杨承宗更是功不可没。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攻克了铀235的难关,这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巍巍蘑菇云在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热泪盈眶。多少代中华儿女的梦想,在这一天变成了现实。从此,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再小觑她的力量。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不可轻易侵犯的国家。 1989年,当年立下宏愿的杨承宗重返法国,特意来到伊莲娜的实验室,将当年她赠予自己的钥匙亲手交还。物是人非,往事如烟。曾经的导师已经作古,但她对学生殷切的期望,却永远铭刻在杨承宗的心中。如今,当年约里奥口信中的嘱托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不仅拥有了自保的能力,更成长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站在实验室门前,望着手中那把饱经岁月沧桑的钥匙,杨承宗恍然之间仿佛又看到,恩师慈祥的目光正在天国注视着他,为他由衷地感到骄傲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