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儿来大陆,寻找45年前离家的父亲,才发现父亲是荣氏大家族

司空知山海 2024-09-05 02:46:4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在父亲的陪伴下长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来自台湾的荣怡平,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从出生开始,她的记忆里就没有属于父亲的部分,翻遍整个家,也找不到记录父亲存在痕迹的任何东西。

她的世界里,只有母亲和自己,她的认知里,家庭从来都是残缺不全的。

吃过不少苦的荣怡平,在长大之后就把找到父亲当成了一种执念。

她想知道,母亲和自己是不是被放弃的选项。

然而当她从台湾来到大陆,一点点摸索到与父亲有关的信息时,她却被真相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荣怡平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他为什么那么狠心,置妻子女儿于不顾?

单亲家庭,心有执念

在荣怡平难以忘记的人生时刻中,童年时代的一幕让她格外记忆犹新。

哪怕后来长大、结婚生子、人到中年,提起这件往事,她的心中仍然满满都是酸楚。

还记得她5岁那年,大年初二,一家人聚餐,她和母亲在姥姥身边微笑着。

原本和谐幸福的美好,被不懂事的小表弟轻飘飘的一句话给打破了。

表弟跑到她的面前,用很天真的口吻问了她一句话:“你为什么要和姥姥一起住?你的爸爸呢?”

那一瞬间,荣怡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对啊,她也想问这个问题,她的父亲呢?父亲去了哪里?是不是不要她了?为什么从来没有抱抱她、亲亲她?

转过头去,母亲伤感沉郁的面容又像一记重锤,敲在了荣怡平的心上。

后来过去许多年,关于几岁时的记忆已经不是特别清晰,但当时的感受仍然可以跨过那么长的河流,让中年的她心碎。

从出生以来,她就是没有父亲的。

那时候在家里,她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张与父亲有关的照片,母亲在和她说话时,也会刻意回避与父亲有关的话题。

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个私生女,见不得光,所以才会让母亲背负各种各样的压力,才会不讨父亲的喜欢。

直到她偶然间看到一张照片,上面是衣着十分端庄的年轻时候的母亲,旁边站着一个同样眉目带笑的男人。

照片看起来很像结婚照,她才意识到,父母应该是有正式婚姻关系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才在脑子里构建了模糊的关于父亲的印象。

荣怡平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有的陈年过往,家里人也不打算再瞒着她。

她的母亲在1970年与她的父亲相识相知,两个年轻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且决定结婚。

这是一段荣怡平没有见证过的属于母亲的青春时代,从身边人的讲述中,她能够感受到,那个时候的父母是很甜蜜幸福的。

所以她很不明白,在母亲怀上她之后,父亲为什么不告而别。

普天之下,很少会有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女如此冷漠。

父亲当时究竟是遇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可以这么绝情?

这个问题埋藏在荣怡平的心底,伴随着成长过程而逐渐扎根,成为了她的执念和心结。

小的时候,有同龄的小伙伴嘲笑过她,说她是没有父亲的野孩子。

小朋友不懂事,往往带着近乎天真的残忍,从来不知道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其他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坚强的荣怡平在直面这些伤害时,并不会当场被击倒,只会挺起胸膛,以一副超人的姿态保护自己。

直到回家以后,躲在角落里默默郁闷。

就连她的好朋友也曾经猜测过,荣怡平的父亲是不是个负心汉,抛弃了她们母女俩,不愿意负责任。

虽然荣怡平渐渐学会了不在意外界的评价,过好自己的生活,但言语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它不是你想屏蔽就能够屏蔽的东西。

无可否认,没有父亲这件事,给荣怡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她很骄傲,自尊心很强,不愿意因为家庭残缺而受到别人的怜悯,因此一直对自己保持着高要求。

不为别的,就为给母亲争口气。

她说:“我在求学时代,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并不是骄傲的深情,语气也并没有夸夸其谈。

正相反,她的双眼里闪烁着泪光,像是在心疼那些年敏感脆弱的自己。

后来,荣怡平一天天长大,母亲也一天天变老。

在生活中,她可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和照顾母亲。

但她知道,就算女儿在身边,母亲也很难真正快乐起来。

年轻时候发生的事情,始终是母亲人生经历当中的一道坎。

这份打击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它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样,在每个午夜梦回的时刻,对身体进行凌迟。

越是不想去回想,越是忍不住回想,而每一次回忆,又都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要想解开母女俩心中最深的心结,让她们从今以后的人生能够轻松一些,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荣怡平父亲昔日转头离开的真相。

如果有可能的话,荣怡平希望能见一见他,当面质问他,当面倾诉自己心中所有的委屈和伤痛。

所以,后来有机会从台湾来到大陆念书之后,她就踏上了寻找亲生父亲的道路。

翻找族谱,无疾而终

很遗憾,荣怡平所了解的关于父亲的信息并不多。

那个男人名叫荣郅隆,祖籍在江苏无锡,去台湾生活后,做了一名外科大夫。

安定事业,遇到契合的另一半,结婚生子,荣郅隆的每一步都走得按部就班。

至少在外人眼里,他的生活是很美满的。

70年代初他离开台湾时,荣怡平还没有出生。

他走得匆忙,来不及交代什么,以至于妻儿多年来一直活在无处不在的阴影里。

荣郅隆,江苏无锡。

带着这两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荣怡平开始翻找各种地方志、文书资料,还有族谱。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竟真的在族谱里找到了属于荣郅隆的名字。

但很震撼又很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是中国近代首富家族荣氏家族的后人。

她的父亲荣郅隆,是无锡荣寿昌最小的儿子,1949年从大陆去往台湾。

曾经的中国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现在的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有一半是吃我的。”

据说,讲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荣氏家族的话事人。

而且,他也确实担得起这么大的口气。

荣氏几代人一心扑在实业上,从面粉厂做起,一点点扩大生意规模,后来还涉足金融行业,总之商业帝国越来越大。

不仅在无锡,荣氏家族在整个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而回到无锡,随便找个当地人打听,几乎没有不知道荣氏家族鼎鼎大名的人。

甚至还有人对荣家的成员如数家珍,比荣怡平这个后人还了解得多。

突然之间找到了家族渊源,知道了自己最开始来自哪里,这种感觉很神奇,也很陌生。

荣怡平后来又找机会亲自去无锡,四处打听情况,一遍一遍地询问荣郅隆,却也只得到了一点模糊的信息。

据说,当时她的父亲返回大陆回到老家,确实是有很紧急的事情。

但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也不顺畅,大陆和台湾很难在消息上互通有无。

也就是说,她的母亲从台湾寄到大陆来的信件,荣郅隆可能并没有收到。

而荣郅隆也许也给她们写过信,但她们并不清楚。

这个结果虽然还是模糊不清,但至少能够让荣怡平的心中产生些许安慰。

如果杳无音信真得是因为不得已,那这就证明,她不是被抛弃的孩子。

在荣怡平心里,找到荣郅隆的执念又多了几分。

只可惜,孤身一人寻亲如同大海捞针,直到荣怡平不得不返回台湾时,她都没有找到心心念念的父亲。

这场无疾而终的寻亲之旅,让荣怡平相当沮丧。

她也能敏锐地感觉到,自己没有带回更多与父亲有关的消息,其实也是一件让母亲沮丧的事情。

45岁那年,再也按捺不住的荣怡平又想了一个办法,求助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节目组。

有了节目组的帮助,她应该能够实现愿望。

但是,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团圆之梦,生死打破

走上《等着我》的舞台,见到主持人倪萍和赵忠祥时,荣怡平的情绪又有了起伏。

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荣怡平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哽咽。

镜头转到她来到现场的母亲,老人家也双眼红红,神情哀伤。

不难想象,45年来,这对母女吃了多少苦。

其实对于见到荣郅隆这件事,荣怡平还是很有期待的。

她相信这么多年来的等待一定值得,不管她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往事都能够翻篇,心结也不会再成为她接下来人生里的束缚。

她在脑海中预想过很多场景,甚至自我建设过和荣郅隆见面之后的对话。

但她没想到,当主持人发起悬念,节目现场的大门缓缓打开,出现在她面前的却是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

那个女人告诉她,自己是荣郅隆哥哥的女儿,也就是荣怡平的堂姐。

那一刻,荣怡平仿佛想到了某一种可能,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心也沉沉跌入了谷底。

果然,堂姐很快解释道,荣郅隆其实早在1979年就已经去世。

他没能等到两岸放开联系,就在无边的孤独和落寞当中离开。

其实当初,荣郅隆从来没有想过丢下怀孕的妻子不管。

只不过他心中一直有着回家的愿望,又在突然间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这才一时间慌了神,着急忙慌想办法回大陆,忽视了向妻子解释的事情。

然而很遗憾,荣郅隆千方百计回到大陆,回到家乡,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太过沉重,让他生了重病,一蹶不振。

他也曾试图写信寄往台湾,但那个年代,漂洋过海的信件绝大部分都迷失在了路途中。

而在海峡另一端,心心念念等待着消息的亲人们,等来等去也等不到回音。

所谓背叛也好,抛弃也好,冷漠绝情也好,其实只是时代环境造就的一场巨大误会。

而这误会的代价,是荣怡平母女满是遗憾的大半生,是荣怡平母亲青丝变白发,是荣怡平满是创伤的童年。

堂姐对她说,不用担心小叔的后事,自己和父亲亲手操办,亲手送小叔离开,没有让他流离失所。

荣郅隆临终之前,一直挂念着远在天边的妻子,以及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孩子。

他发自真心地祝福自己最爱的人,为她们祈祷,希望命运能够善待她们。

一家三口天人永隔,荣怡平抱住堂姐,又搀扶着母亲,三个人在现场哭的泣不成声。

作为一个女儿,她此生从来没有拥抱过自己的父亲,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在时代的洪流当中如同一粒沙。

当席卷而过的潮流退去,留下的是各自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结语

有媒体报道称,后来荣怡平带着母亲来到了父亲坟前,一家三口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团聚。

那些怨恨,那些误解,随风而逝。

活着的人只能学着放下包袱,走完接下来的人生。

参考资料

中央电视台《等着我》

从面粉厂起家的近代首富财团:荣氏家族 澎湃新闻

7 阅读:3404
评论列表
  • 2024-09-09 00:23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