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尽,凉风起,处暑养生这样做~

绿蕊聊健康 2024-08-24 12:43:53
吃老鸭,润秋燥 处暑作为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雨量逐渐减少,且秋季以燥为主气,人们普遍会感到皮肤、口鼻干燥不适。鸭子味甘、性凉,具有滋阴补虚、除骨蒸劳热、消肿止痢、止咳化痰等功效,尤其是老鸭(两年及两年以上的鸭子),补而不燥,是秋季进补的常备食材。 采菱忙,菱角香 处暑前后正是采菱角的好时节,《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菱角“鲜者甘凉,熟者甘平,充饥代谷,亦可澄粉,补气厚肠”。将菱角蒸熟曝干制成菱角粉,加水煮成糊,或者与大米同煮,用适量白糖调味后食用,可以清暑解热、益气健脾,还有解酒的功效。 煎药茶,去火气 处暑期间,南方民间多有煎凉茶的习俗,配制含有金银花、菊花等中草药,有清热解毒、去火除湿等功效。 在北方民间,多熬制酸梅汤,故民间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说法。 中医养生妙招 闻一闻,秋夜芳香 材料:薄荷、广藿香各10克,素馨花5克,薰衣草15克。 操作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防潮袋中,再装入香囊,置于床头。每2周更换内置中药,也可以制作迷你香囊,随身携带。 功效:化湿,驱虫,安神。 敷一敷,和胃理肠 材料:砂仁5克,艾绒5克,蜂蜜适量。 操作方法:将砂仁研成粉,放入艾绒和适量蜂蜜制成药糊备用。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神阙穴,待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1周3~5次。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理肠。适合贪凉饮冷过度造成的脾胃不适者。 处暑起居 早卧早起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改变夏季较晚入睡的习惯,每天早卧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秋乏”的影响。研究发现,充足的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会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处暑饮食 增酸减辛 秋气多燥,此时还应该多喝水补津液,并适当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银耳、梨、荸荠等。随着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同时,为防止燥邪伤肺,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处暑运动 适度增加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注意运动前先要热身,选择安全的场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应适量补充含盐或葡萄糖的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刮风下雨天气下户外运动。 处暑情志 使志安宁 处暑之后,我们要注意收敛神志,使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若情绪不佳,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书法、赏美景、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