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接诊了一位来自淄博的乙肝患者,他的年年体检肝功能10多年来一直很正常,然而却确诊了肝癌,真的令人惋惜。
这位患者长期感到右上腹疼痛,经过检查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高达1400,增强CT进一步确诊为肝癌。
患者表示,他每次都会进行检查,基本都是正常的,很难相信自己会患上肝癌。经过询问,我了解到他之前只检查了肝功能,而没有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
年年体检肝功能都正常,但突然被诊断为肝癌的情况,确实令人遗憾。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三点是关键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肝功能检查的局限性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但它主要关注的是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胆红素等。这些指标在肝细胞受损或炎症时会发生变化,但在肝癌早期,尤其是当癌细胞尚未对肝脏造成广泛损伤时,这些指标可能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此外,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部分肝细胞受损,剩余的健康肝细胞也能继续承担工作,使得肝功能检查结果看起来正常。
2. 肝癌的隐匿性
肝癌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在确诊前并没有明显的肝区疼痛、黄疸、消瘦等典型症状。此外,肝癌的发展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早期发展到晚期,而在此期间肝功能检查可能并未出现异常。
3. 忽视其他检查手段
单纯的肝功能检查并不能全面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对于肝癌的筛查,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等变化,发现可疑的肿瘤病灶;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则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与肝癌相关的特异性物质,为肝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可能忽视了这些检查手段,导致肝癌的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