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时,它们给予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舒适。不论我们是否能够理解这些艺术作品,至少在感官上,它们不会带来任何的不适感
.
为什么经典艺术作品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创作时采用了符合全人类审美的创作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平衡。因为平衡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诉求,而在艺术作品中,它也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稳定的质感,实现视觉上的和谐
.
那么平衡在艺术作品之中的是怎样呈现呢?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分为哪些不同的形式呢?相信这些都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想深入了解的。所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优枢学堂”打造的学习科普类著作,就在满足着我们阅读的诉求,就让我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增长自己的艺术知识,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可谓是一套不可多得的艺术修养提升佳作
.
在这套书中,作者们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平衡4个部分为我们解读着我们所看到的大量经典世界名画,为我们开启详细的世界名画欣赏和艺术知识拆解之旅。而这本《世界名画好在哪:艺术中的平衡》就是基于画作平衡这一重要理念而为我们提供解答
.
书中作者首先为我们解读了哪些因素会让艺术品达成一种平衡的感觉。当然平衡在艺术品中并非单一的呈现方式,否则艺术品就会沦为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就会缺少独创性。而平衡更多是一种我们人类的感觉,大小、色彩、位置、纹理和图案,等等因素,如果设计得好,都能够让我们享受到一种平衡的感觉
.
具体到相应的细节中,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就是对称平衡。因为有了对称关系,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画面的稳定,享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好。这在世界名画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比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外交官们》,两个主人公分别站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大小形状都极为接近,而他们的中轴线对称性就让画面平衡稳定,具有庄严感
.
然而,对称性必然有些略显机械之处,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名画其实更多运用的是一种被称为不对称平衡的创作手法
.
例如,大的物品看起来会更重,尽管它占的空间较小,但却能产生一种更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实现平衡的效果。比如保罗·塞尚的《静物:水罐和水果》,左侧水罐从体积上看重量感十足,它也就造成了右侧大量水果的平衡重心,让整个画面自然而和谐
当然,这样的作品在这本书中还有十几幅,都能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体会到画家们对于不对称平衡的应用。而在名画中,还有其他一些平衡创作手法,如放射性平衡、晶体平衡等,通过它们解读对艺术品深入了解,都能满足我们的求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