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一个底层佃农家庭的破产之路。晚清时期,四川仪陇的农民朱邦俊分到7挑多(

鲸鱼铲史官 2024-08-28 11:30:44

清朝末年,一个底层佃农家庭的破产之路。

晚清时期,四川仪陇的农民朱邦俊分到7挑多(1亩多)的祖业田和老屋。但由于家中人丁兴旺,这点地生产的粮食养活不了一大家子,只能另想它法。

于是,他把土地和草屋典了300吊钱作为资金,领着全家人搬到离大湾两公里的地方,租佃了李家湾的地主丁邱川家的80挑(约16亩)田地耕种,代价是每年要交50担租粮。

朱家世代务农,辛勤劳作,可到头来仍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被迫沦为贫苦的佃农。

作为整个社会的底层,佃农的家庭生活自然是艰苦的。

朱家的住房是地主存放粮食的仓库改造的。

朱家的伙食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全家很少吃到白米饭,肉还是过年时候宰一头猪,留着节日才能吃到。

朱家要赶上丰年才能做件新衣服,平时是没有的。新衣服是土布做的,要有铜钱那么厚,一件衣服孩子们接着穿都不烂。

朱家是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家庭。全家二十几口人分工明确,每天天不亮起床,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各司其职。

朱邦俊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淳朴善良、勤劳能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土地,直至“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他的妻子潘氏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劳动妇女,主持着家中一切事务,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他的儿媳钟氏生育了13个子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6男2女,后来再生下来的婴儿只能被迫溺死。

为了抚养众多的孩子,钟氏需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饭。白天她在地里干活,种田、种菜、挑粪,回到家里要挑水、做饭、喂猪、养蚕;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纺线,一直到忙碌到深夜才能休息。

由于全家人的勤劳,朱家人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1892年前后,仪陇县一带兴起种植鸦片,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些,朱家因此拿得出1200个铜钱送3个孩子去读书。

这样的生活直到1895年,地主突然要求加租,而朱家承担不起重租,在大年除夕被逼着搬了家。

因此朱家一大家人分成了两处,又向人家借了两百多吊钱,加上家里仅存的一百多吊钱,赎回原已典当出去的大塆老屋和祖业田,日子过得更苦了。

0 阅读:2547
评论列表
  • 别扯朱家,就是王思聪生了8男5女,他也得穷。

    张帅明 遥远 回复:
    13个小孩,每年一百万,18年下来,也不过二亿出头。大学考研再花一个亿,估计撕葱也穷不了哪去~
    如去如来 回复:
    撕聪花了多少,乘13
  • 2024-08-30 13:43

    把地主换成开发商,,土地换成商品房,文章一样的通顺

  • 2024-09-01 17:59

    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