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一女子被醉酒车辆追尾,下车后双方吵了起来,女子气不过报警,经过鉴定对方,醉酒男子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07ml/100ml,涉嫌醉酒驾驶,谁能想到,去往警局的路上,男子把警车车门给踹掉了!事后不到48小时,男子又被放出来,之后警方解释说,男子目前不能拘留。 在2021年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的夜晚,一场原本应该充满喜庆的夜晚,却因一起交通事故而变得格外不平静。 刘女士原本计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的夜晚,街道上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她驾驶着自己心爱的白色轿车,缓缓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刘女士哼着歌,心中满是期待,想象着回到家之后可以吃到心心念念的热饭。 然而,命运却并不如刘女士所愿。就在刘女士驶经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车突然从右侧高速冲来。 刘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只听"砰"的一声,她的车尾被重重地撞击,整个人猛地向前倾斜。 事故发生后,现场气氛迅速紧张起来。刘女士还没缓过神来,她解开安全带,艰难地推开变形的车门。她踉跄着下车查看情况。 当她走向肇事车辆时,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她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摇摇晃晃地从驾驶座爬出来,脸色通红,言语含糊不清。刘女士顿时意识到,这个叫马某的男子竟然是在醉酒驾驶。 震惊和愤怒交织在刘女士心中。她质问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大过年的醉驾撞车,你想害死人吗?" 马某却醉醺醺地反驳:"谁说我醉驾了?你别乱说!"两人之间随即爆发了激烈的言语争执,周围很快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路人。 刘女士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她明白此时最重要的是依法处理。她果断拿出手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然而,事态并未因警察的介入而平息。相反,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原本的言语冲突逐渐升级,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肢体冲突。 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人感到不安,也为这起本应简单处理的交通事故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 警方的到来本应给这起事故带来转机,但情况却出人意料地复杂化了。执法人员对马某进行了酒精测试。 结果令人震惊:酒精含量高达207mg/100ml,远超法定标准。这一数据不仅证实了马某醉酒驾驶的事实。 然而,事态并未因真相大白而平息。马某面对警方的处理竟然选择了抗拒。他的行为越发失控,甚至一脚踹向警车车门,还把车门踹掉了。 事故发生后,刘女士本以为事情会得到公正处理。可是,她迟迟得不到《责任认定书》,这份本应明确事故责任的关键文件迟迟未能到手。 更令人不解的是,尽管马某的行为明显违法,他却在被关押不到48小时后就被释放。这一系列的转折让刘女士感到困惑和无助。 更糟糕的是,刘女士此后再也联系不上马某。这种突如其来的失联,让原本就复杂的事故处理陷入了僵局。面对这种情况,刘女士感到既无奈又愤怒。 在走投无路之际,刘女士选择向媒体求助。她想借助媒体来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事件的公正解决。 记者们展开了实地调查和求证工作,试图还原事故的真相。他们不仅走访了事发现场,还尝试联系相关各方,包括警方和马某。 随着媒体的介入,警方终于对此事作出了回应。他们解释说,马某因受伤住院治疗,这就是为什么刘女士无法联系到他的原因。 关于警车车门损坏一事,警方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释,警车太旧了,只要轻轻一踹就可能散架。他们承诺,一旦马某康复,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这一情况其实符合法律程序,根据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受伤需要先进行治疗。 这些解释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应。许多人对警方的解释表示质疑,认为其中存在诸多疑点。公众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表现出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对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出了质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一个看似简单的交通事故,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复杂的社会事件。 它不仅考验着执法部门的应对能力,也检验着公众的理性判断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保持开放、透明和理性的态度,我们才能在类似事件中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来源:《大年初一女子驾车正常行驶被撞,肇事司机醉驾被抓后却失联》 大参考
这件事已有好二年吧!最后在媒体和网民声音下才拘留这坏人!
队伍里面有坏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