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验性的知识和常识转向系统的学科时,科学的话语也就发生了变化,福柯欲...

梁爽有看法 2024-08-30 00:48:11
当经验性的知识和常识转向系统的学科时,科学的话语也就发生了变化,福柯欲通过话语理论来阐述现代知识如何构建和运用的过程,并由此解构大写的抽象的“人”、真理和意义。 《词与物》这本书写的就是人文科学的考古学,福柯要做的就是解释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各种各样经验认识的构型,知识成为了怎样的知识。 区分下两个法语词“知识”——connaissance和savoir: onnaissance是必须要有作为主体的人成为支点来以此确立出的一种知识,这是将人作为主体,将人作为是具有真理性的人来确立“大写的人”的。它侧重的是与人相关的学科,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之下形成的显性知识。 而福柯讨论的是savoi,这指的是一般的知识,是潜在的、隐含的层面上的知识,它是隐性的,是可能看不到、没意识到、被忽略的知识。 在历史的叙述里,有些陈述是被遮蔽的,陈述有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这种物质性的存在,可以使陈述流通、重复,就可以使陈述成为人类生产、操控、适应、转换、交换、组合、分解、重组的对象,这些都关系着历史中的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再生产。 最终决定着所有学科的知识生成的,尊崇的是某种法则被留存下来所形成的话语规则,形成的一个有自我规则的知识体系,所谓知识的全部建构,都是陈述群的集合。 但知识并不意味着真理,也不意味着意义,因为只是里面存在着权力,存在着所谓的话语权,有什么样的权力才能决定着什么样的知识被保留下来,什么样的知识被去除。 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是基于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技术科学,是一个基于数据、算法和算力发展出来的知识体系。在这样一个数字控制的环境下,获取知识的途径、认知方式都在改变,曾经基于物质性的知识变成一种数字化形态的知识。一切都更加便捷,但每个人同时也出卖了作为人本应拥有的很多能力和自由。, 在福柯之前,尼采说出“上帝死了”是基于对上帝的认识和观念的崩塌;到了福柯这里,他提出“人死了”,则是基于主体之死,基于作为知识、自由、语言和历史的源头和基础的主体之死。 人越来越像个“废物”,因为知识已陷入它的自循环。人就是这巨大知识褶皱里塑造出来的一个很小的褶皱,就像水面上泛起的一个小小的涟漪,那一小片水的“鳞片”在闪闪发光,但却不意味着它能主导整个水域或海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