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19岁的少女在手术室进行心脏手术,突然,主刀医生的放下手中的工具

蕴藏冬夏啥 2024-08-30 12:41:47

2016年,一位19岁的少女在手术室进行心脏手术,突然,主刀医生的放下手中的工具跑出去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葛教授面对的是两台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心导管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恢复快的优势,成为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希望之光。 第一台手术的主角是吴伟,一位长期饱受心脏病困扰的患者。他的血管堵塞程度之严重,让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葛教授也不禁皱眉。 手术伊始,葛教授就遇到了血管严重钙化的难题。"这就像在石头上钻孔,"葛教授后来回忆道。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就在手术即将成功之际,导丝突然打结,这个意外情况让手术室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葛教授沉着冷静,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葛均波教授刚刚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本该休息,但紧急情况不允许他有片刻喘息。第二位患者李娜的病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19岁的李娜,还没享受大学生活,却被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罕见疾病缠身。这种疾病不仅让她全身多处血管阻塞,更可怕的是,她仅存的一根冠状血管也已堵塞90%。如果不立即手术,李娜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压抑。葛均波教授已经连续工作了数小时,他的双手在精密的仪器间穿梭,每个步骤都牵动着患者李娜的生命。 突然,葛教授感到右手食指一阵剧烈的疼痛。他知道,这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肌肉抽筋。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打湿了口罩。 "教授,您还好吗?"一旁的助手察觉到异常,低声询问。 葛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我需要暂停一下,"他说,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麻烦帮我固定导管。" 葛教授缓缓放下手中的器械,开始轻轻按摩自己的手指。手术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葛教授身上。 短暂的休息仿佛只有几秒钟,葛教授深呼吸几次,感觉手指恢复了知觉。他重新戴上手套,接过助手手中的器械。 "我们继续,"他说。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李娜的血管终于重新开通。当血液重新流动时,手术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葛均波教授的两台高难度手术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医术,更彰显了他非凡的职业精神。连续进行如此复杂的手术,对体力和精神都是巨大的考验。 尤其是在第二台手术中,即便面临身体极限,葛教授仍坚持完成手术。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感,正是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然而,高超的医术背后,是医患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患者家属将生命交托给医生,这份信任是沉甸甸的。 对葛教授而言,每一台手术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这种信任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医生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如何在紧张的医疗环境中维护这份脆弱而珍贵的信任。 在狭小的血管内操作,要求医生具备极高的精细度和准确性。一毫米的误差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就要求进行手术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正如葛教授所说:"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 然而,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完全避免风险。葛教授在两台手术中遇到的意外情况,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求医生们不仅要精通常规操作,还要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这两场高难度手术中,葛均波教授的精湛技术无疑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医疗团队的默契协作也不可或缺。手术室内,葛教授和助手们仿佛一台精密运作的仪器,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 当葛教授的手由于长时间进行操作而出现抽筋状况时,团队成员立刻做出反应,临时承接部分工作,使葛教授能够获得短暂的休息时间。 医学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正是因为有像葛均波教授这样的医者在前方引路,我们对医疗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投身这个崇高的事业,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不断努力。 信息来源: 看看新闻Knews《人间世》2016-08-01《【人间世】坚持的意义:“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