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

蕴藏冬夏啥 2024-08-30 16:10:23

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日上缴,然而次日专家上门取物时,竟见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位名叫高斌的普通牧民。他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照料着自己的牛羊,闲暇时常常到附近的河边钓鱼。高斌为人诚实朴实,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也颇有兴趣。 然而,一次普通的钓鱼经历却彻底改变了高斌平静的生活。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河边,却意外地在河岸边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物体。 高斌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河岸边的泥土和杂草,一个闪烁着金光的物体逐渐显露出来。 他屏住呼吸,用颤抖的手指轻轻地将它捡起。泥土从物体表面剥落,露出了一块金光灿灿的牌子。 高斌仔细端详着这块金牌,心跳加速。牌子约有巴掌大小,厚度惊人,分量十足。 他用衣袖轻轻擦拭,金牌表面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些精美复杂的花纹,还有几行他从未见过的古老文字,神秘而庄重。 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高斌匆匆收起鱼竿,将金牌小心地包裹在手帕里,揣进怀中。他几乎是跑着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想与妻子分享这个惊人的发现。 "老婆,你快看我发现了什么!"高斌一进门就喊道,声音里充满了激动。 "天哪!"妻子惊呼一声,"这是...金子吗?" "你说,这会不会是古代的什么宝贝?"高斌低声问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两人对视一眼,既兴奋又忐忑。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但又不确定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发现让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希望能弄清楚这块金牌的来历和价值。 高斌夫妇小心翼翼地将金牌包裹好,来到了县里的文物鉴定中心。中心里的专家们戴上白手套,仔细检查着这块神秘的金牌。随着检查的深入,专家们的表情从好奇逐渐变成了惊喜。 "太不可思议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地说道,"这是一块契丹族的金牌,而且保存如此完好!" 听到专家们的解释,高斌感到一阵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发现了如此重要的文物。 "高先生,您为我们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物中心的主任握着高斌的手诚恳地说。 然而,欣喜之后,专家们又停顿了一下。主任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不过,像这样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应当上交给国家。" 这个要求让高斌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深知文物的重要性,希望它能得到妥善保护并为更多人所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发现者,他也难免对这件珍贵文物获得的奖励抱有期待。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专家们所愿。高斌对于上交文物的要求感到不满。 他认为,作为发现者,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补偿。这种复杂的心理在他心中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决定。 表面上,高斌对专家们表示理解和配合,但内心却另有打算。在回去的路上,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将那枚珍贵的契丹金牌融化,制成了一对金手镯。 几天后,专家们再次造访高斌家,希望能够正式接收这件珍贵的文物。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发现。 当高斌拿出那对金光闪闪的手镯时,专家们瞬间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愤怒,一件无价的历史文物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这一事件暴露了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缺乏。许多人仍然将文物视为可以变现的"宝贝",而忽视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现有的文物保护机制也显露出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在合理补偿方面。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和保护发现者的利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契丹金牌事件尽管以令人遗憾的姿态落下帷幕,然而,它却为我们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它警示着我们,文物保护绝非仅仅是专业人士的职责所在,更是每一位公民不可推卸的义务。 唯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守护好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见证,使得文明的火种得以持续传承下去。  参考来源:冯继钦,孟古托力,黄凤岐著. 契丹族文化史[M]. 1994(人物为化名)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