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两弹一星”及其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1、两弹中的一弹是指导弹,另

伟大时代时 2024-08-30 19:07:58

你不知道的“两弹一星”及其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1、两弹中的一弹是指导弹,另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一星则是指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导弹为什么地位如此重要?一是它最先研发成功,二是原子弹氢弹以及卫星的发射都需要导弹,以及在引基础上发展的航空航天技术。 2、由于工作性质需要保密的关系,直到1999年9月18日共和国50华诞之际才发布“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科技专家获此殊荣,其中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7位已作古。 3、“新中国的导弹就从这里起飞!”钱学森归国的第二年(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45岁的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此时除了院长,啥都没有。1957年3月,聂荣臻陪同钱学森到南苑附近选址,最终定在南苑。 “五院一分院这么重要的大单位,就在机场停机坪拐角,一座灰扑扑的土墙瓦的四合院里。院外是几十米的河沟,一大片坟地包围了一圈铁丝网。铁丝网缺口处有座木板搭起的小哨楼,两边有站岗的士兵。”科学院院士刘宝镛回忆自己刚从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五院一分院工作时的情景。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是缺人才。“来之前只听说过炮弹,从没听说过导弹”,钱学森就亲自授课,一手带出来。比缺人更难的是缺材料,很多特殊材料在国内不要说见过,听到过的都不多。有些材料好不容易找到了,制造工艺又达不到要求。 有人比喻说:你要吃馒头,馒头买不到,只好找面粉自己做,结果符合要求的面粉也找不到,最后只得自己去种麦子,种麦子的时候发现好的麦种都没有!那几年,总体部的技术人员满中国的寻找合适的材料和能工巧匠。 5、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每人每月配26斤粮食(其中30%杂粮),1两油,1两肉。由于缺乏营养,许多人出现浮肿、色盲问题,不少人在工作中晕倒。聂荣臻跟周总理请示后,以个人名义向各大军区和海军“化缘”,物资抵京后,他要求,“合部分配给每位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行政后勤等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分。”并补充“到时候我会派人下去检查的”。 6、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比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加起来还重。毛主席当年指示说,要放就放个大的,不像美国抛个鸡蛋上天。他的总负责人是孙家栋,现如今天上过半的卫星由他任总师。导弹、卫星、嫦娥和北斗是他的传奇,“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他的信念。 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获得者共有23位,我特意加了第一学历的大学和专业,他们分别是: 1. 于敏: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北京大学物理系。 2. 王大珩: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清华大学物理系。 3. 王希季: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联合体)。 4. 朱光亚: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5.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系。 6. 任新民: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中央大学化工系(国立南京大学前身)。 7. 吴自良: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天津的盛宣怀创办,天津大学前身)。 8. 陈芳允:卫星技术专家。清华大学物理系。 9. 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10. 杨嘉墀(音池):卫星技术专家。交通大学电机系 (是1921年至1949年存在于中国大陆的学校,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的前身)。 11. 周光召:理论与物理学家,参与了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清华大学物理系。 12.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3. 屠守锷:火箭、导弹技术专家。清华大学大学航空系。 14. 黄纬禄:导弹技术专家。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15. 程开甲: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浙江大学物理系。 16. 彭桓武:原子弹、氢弹研究专家。清华大学物理系。 17. 王淦(音干)昌:核物理学家,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清华大学物理系。 18.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主要负责原子弹、氢弹设计。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 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卫星研制的先驱。清华大学物理系。 20. 姚桐斌:导弹、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抗战时期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的联合体)。 21. 钱骥:卫星技术专家。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22. 钱三强:原子弹、氢弹研究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物理系。 23. 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北京大学物理系。 让孩子少刷两套题,多看两本与他们相关的课外书,养正气,远离抑郁。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