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袁世凯之死就是一个深刻教训,他每天除了主副食之外,最喜吃煮鸡蛋,一天十好几个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31 22:11:55

当年袁世凯之死就是一个深刻教训,他每天除了主副食之外,最喜吃煮鸡蛋,一天十好几个。据老袁之慕僚、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之张一麐之《古红梅阁笔记》载,一次他陪同袁世凯吃早餐,老袁“先食鸡子二十枚,继而进蛋糕一蒸笼,剖食皆尽。 在民国,袁世凯的政治生涯如同一场激流勇进,他的权力手腕和政治智慧备受关注。 在紧张忙碌的政治舞台之下,袁世凯私下的生活有着另一番风味,尤其是他对美食的独特追求,这成为了他性格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官邸内,每一餐都准备得无比精致,每一道菜都精选食材,讲究烹饪手法,他不仅重视菜肴的味道,更注重其营养和摆盘的艺术,试图在每一次的餐桌上寻找到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满足。 一天,袁世凯结束了一整天繁忙的政务,步入其私人餐厅。 房间内摆放着一张长长的红木餐桌,餐桌上铺着细腻的桌布,上面摆放着精致的瓷器和闪耀的银餐具,这是袁世凯每天最期待的时刻——一个能够暂时摆脱政治压力,享受美食的平静时刻。 厨师们早已准备妥当,其中一道特制的菜肴是用特选的山东黄牛肉制成的红烧牛肉。 这道菜需要长时间的慢火炖煮,肉质才能达到完美的酥软,而调味料则是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的,包括陈年的豆瓣、新鲜磨制的花椒和特制的酱油。 袁世凯坐下来时,厨师正将最后的调味品加入炖锅中,厨房里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香气。 餐桌上,袁世凯的左手边摆放着一小碟精致的山东醋蒜,用于提味;右手边则是他特别喜欢的辣椒油,这是他对食物味道的小小挑剔。 他喜欢在品尝每一口食物时都能感受到味蕾的多重刺激,这不仅仅是吃,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尊重。 袁世凯用餐时总是神情放松,他慢慢品味每一口美食,享受着美味带来的满足感。 在袁世凯府邸的后花园中,有一片专门用于养殖的小湖,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被精心修剪的芦苇和柔软的绿草环绕。 在这个隐秘的角落里,游弋着一群被精选的白羽鸭,它们是为制作“总统鸭”而特别养育的。 这些鸭子的饲料不同于常规,每天定时投喂的是一种特制的混合物,主要成分包括粉碎的鹿茸和高梁,这种独特的饲料使得鸭肉更加鲜嫩而富有弹性。 一个午后,厨师长老李戴着他那顶磨损的白帽,走到湖边精心挑选即将被烹调的鸭子。 他目光挑剔,手法专业,每只鸭子都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体检,只有最健康、肉质最佳的鸭子才能成为“总统鸭”的原料。 首先,鸭子需要被仔细清洗和处理,去除所有羽毛并清理内脏,然后用冰水浸泡以紧致肉质。 鸭子的皮肤处理尤为关键,这关系到最后的口感,厨师们会用热水仔细地将鸭皮烫发,再涂上一层薄薄的蜂蜜和特制的香料,这样处理后的鸭皮在烤制时会形成一层脆而不硬的金黄色表皮,而肉质则保持鲜嫩。 烤箱已经预热至恰当的温度,鸭子被慢慢烤制,厨房里弥漫着香气。 经过长时间的低温烤制,鸭子的外皮变得金黄酥脆,内里的肉质则是软嫩多汁。整个府邸似乎都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 晚宴开始,袁世凯坐在主位,佩戴着他那象征权威的绶带和勋章。 当“总统鸭”被端上桌时,整个餐厅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金黄诱人的鸭皮上。 袁世凯拿起象牙筷子,技巧性地轻轻掀起一角鸭皮,然后优雅地转动筷子,将一大片鸭皮巧妙地卷起,轻轻放入口中。 那一刻,鸭皮在他口中即刻化开,留下淡淡的蜜香和香料的余韵,所有的忧虑和紧张似乎都随着这细腻的口感烟消云散。 餐桌上,宾客们也纷纷效仿,赞不绝口,而袁世凯,则微笑着,享受着这一刻的平静和满足,对他来说,“总统鸭”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慰藉,是他在政治风云中寻找个人空间和安宁的方式。 在袁世凯的家中,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展示权力、炫耀财富和操控人心的工具。 姨太太们为了博得其欢心,竞相在自己的住处设立小厨房,聘请私人厨师来烹饪袁世凯喜爱的佳肴,这些厨房不断地试图通过创新的菜品来吸引袁的注意,从鲜美的泡菜到精心装饰的菜肴,每一样都充满了心机和策略。 特别是五姨太,她擅长使用美食作为表达政治立场和个人忠诚的方式。 1915年,袁世凯有意恢复帝制时,五姨太为了支持他的野心,特地准备了一桌名为“龙筵”的宴席,每道菜上精心摆放着用面粉制成的小金龙,寓意吉祥,这不仅仅是一场晚宴,更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政治表态。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揭示了他的健康观和生活哲学。 据说袁每天从凌晨开始就有严格的饮食计划,从早上的多种补品到午后的精致点心,他的每一餐都被精心安排以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和精力。 有一次,他在和张一麐讨论公事时,竟然一边谈话一边吃下了二十个鸡蛋和一蒸笼蛋糕,张一麐对此感到既惊讶又敬佩,袁的体力和精力成了他政治活动的坚实基石。 尽管在公众面前,袁世凯常展现出节俭的形象,如故意在内阁成员面前吃简单的小米粥,以示不忘节制,但私下里,他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

0 阅读: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