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炸珠穆朗玛峰?”1997年,中国首富牟其中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提议,他提出

贺绪云讲历史 2024-09-02 15:37:49

☼“要炸珠穆朗玛峰?”1997年,中国首富牟其中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提议,他提出要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大口子,这样一来,印度的暖流则会吹到我们这边,而我国西部地区就成了塞上江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地春潮涌动,无数人怀揣着梦想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搏击。   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名叫牟其中的人,以其独特的商业思维和敢想敢干的魄力,在商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提出的那些宏伟计划,如天方夜谭般令人惊叹,却又在现实的墙壁前一次次碰壁。   如今,让我们再次回望这位传奇人物的商业轨迹,探寻那些未竟奇想背后的时代印记。   说起牟其中,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场“罐头换飞机”的商业奇迹。   1991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物资匮乏的局面尚未完全改观。   彼时,牟其中创办的南德公司,既没有外贸权,也没有航空经营权,更没有足够的资金,却偏偏盯上了苏联解体后急于出售的图-154飞机。   这在外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牟其中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他敏锐地捕捉到当时中苏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双方在经济发展上的互补需求。   他利用高超的谈判技巧,以钓鱼台国宾馆作为谈判地点,以“戈尔巴乔夫曾在此接待外宾”为由,成功地激发了苏联官员的自豪感和合作意愿。   最终,他用500车皮的中国轻工业产品,换回了四架价值远超其的苏联飞机,完成了这笔看似不可能的交易。   “罐头换飞机”的成功,让牟其中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他被冠以“商界奇才”、“空手道大师”等称号,其传奇经历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牟其中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出狱后的短短数月内,他马不停蹄地创办了一系列公司,涉及服装、造船、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构建庞大商业帝国的雄心壮志。   在牟其中的商业理念中,“空手道”并非投机取巧,而是一种对智慧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极致运用。   他认为,传统的工业文明经济模式已经过时,未来的竞争将是智慧文明经济的天下。   他提出的“智慧文明经济”理论,强调以知识、信息、创意等无形资产作为核心要素,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种超前的理论却难以得到广泛认可。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商业模式,对于这种“无中生有”的理念充满了质疑和不解。   尽管如此,牟其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将其付诸实践。   他提出的开凿喜马拉雅山计划,就是其宏观构想和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   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   牟其中设想,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中国内陆,从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这个想法在常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牟其中却对此深信不疑。   他认为,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牟其中的设想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开凿喜马拉雅山工程在现实中却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首先,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开凿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该工程涉及国际关系、生态环境等诸多敏感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国际争端和不可预知的生态灾难。   即便不考虑技术和政治因素,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这项工程也是得不偿失的。   其耗资之巨,足以拖垮任何一个国家。   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种不切实际的项目中,不如脚踏实地地发展节水农业,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然而,如果抛开现实的束缚,从纯粹的地理和经济角度来分析,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喜马拉雅山脉真的被打开了一个缺口,那么中国西北地区的地理和经济版图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中国西北地区并非一直是干旱荒凉之地。   在古代,这里曾经水草丰美,是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这里逐渐变成了沙漠戈壁。   如果能够引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将会变得更加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然而,他的计划也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环保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他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这导致他的很多计划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信息来源:凤凰网2019-04-24《潘石屹对话牟其中!开水瓶换飞机,要炸喜马拉雅山 江湖传说背后真相》)

0 阅读: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