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归属,建立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服务能力;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低空航空器的制造水平和运营能力;市场则需要不断探索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王小霞
见习记者钟秋月
8月16日,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正式启航。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声由远及近,一架美团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八达岭长城南城延长线上,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从无人机中取出包裹,里面装着的是各式各样的防暑降温商品。
夕阳西下,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的使命并未结束。它们化身为“环保卫士”,穿梭于景区内外,将散落的废弃物运送至回收处,节省了长城运维的人工成本。而这只是无人机在国内景区应用的初步展示,未来还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活力持续释放,无人机以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穿梭城市天际,执行快递配送、外卖送达等任务,开辟全新的服务领域。
从公开发布的数据来看,多个城市已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截至2023年底,深圳无人机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达960亿元,成都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亿元。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空经济腾空而起地方热情高涨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继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近28个省份和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通用航空,超100座城市出台了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制定具体规划。
目前,全国各地低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格局分布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与区域协同并进的态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全国已注册超0.53万家低空行业相关企业。从具体区域来看,广东稳居全国首位,山东、江苏分别位居全国前三,此后是安徽、陕西、河北等地。从城市来看,深圳居全国首位。广州、西安紧随其后,此后是北京、成都等地。
与此同时,包括北京、苏州、武汉等在内的近10个城市已经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企业及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规模从1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
在政策推动及市场牵引下,全国各地的低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有着显著的区域发展特点。如长三角地区依托中国商飞等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优势,致力于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依托消费级无人机和电动汽车产业链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借助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成渝地区则是拥有独特地形地貌以及农业林业资源,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一些地方敏锐地捕捉到了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对此充满热情,纷纷积极探索布局,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县城普遍远离中心城市,有着广阔的空域资源,为低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县正积极展望未来,想将低空旅游打造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河北某县交通局局长满怀信心地表示。
一位地方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鉴于当地制造业企业的雄厚实力以及众多知名理工类院校和优质人才资源的坚实支撑,该地区正积极寻求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领域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正成为当地发展的焦点。
“我们这里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这为低空经济相关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上述地方发改局相关人士表示。
“结合正在大力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我们一直想打造地区乃至国家规模最大的低空经济算力应用产业园,成立低空经济算力应用研究院,挂牌低空经济算力基地。”东部某市高新区工作人员表示。
面对各地对低空经济发展的热情,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将会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各地低空经济均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有的城市注重应用场景,有的则注重硬件制造。
李布进一步指出,无论各地选择哪种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而这也是低空经济为地方带来实际收益的关键所在。
避免盲目跟风需因地制宜发展
北京鸢飞科技董事长张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当前的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是“热”,各地蜂拥而上,动作频频。二是“乱”,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在早期阶段对政府自身在低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责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如何发展运行缺乏清晰认识。
李布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处于萌芽时期,尚未形成一套成熟且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各地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应根据当地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空经济。
这其中,首要任务是提前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定全面发展规划,涵盖空域资源分析、产业定位(明确是侧重于运营、制造还是服务保障等)及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如通用机场、直升机机场及无人机起降设施等)等。
“要避免盲目建设产业园区。对于财力有限的地区,应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如利用现有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减少无效投入。”马剑说道。
他建议,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选择应当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例如,在对精细化管理有高需求且低空飞行频次高的地区,可以高投入建设先进的低空新基建;而在当前低空飞行需求频次低的地方,可以采用更为经济的技术方案,例如采用传统的有人飞行器适用的航路航线管理方式。
其次,精准且深入的应用场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调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不仅直接促进了低空经济自身快速发展,更关键的是能够赋能其他传统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催生出一系列“低空+”的新业态。
“许多地方很关注低空飞行器制造,但若没有匹配的应用场景,整体是运营不起来的。目前,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广泛应用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应用得较深入的是作业类场景,比如农林植保、地形测绘、巡检等,其效率提升非常显著。”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用场景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低空资源,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曹允春看来,应用场景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靠补贴生存的模式只是暂时的,终究要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例如,山城重庆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对应在应急救援、森林防护方面的需求较多,所以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马剑认为,在应用场景的试点选择环节,应侧重于真实、刚需的场景,如物流、客运,并确保这些新的生产工具在效率、成本及客户满意度上优于传统方式。同时,低空空域资源丰富且不与民航及军事训练区冲突的地区更适合作为试点。
张刚则建议,在应用场景的消费环节,政府还可以主动培育市场需求。“企业是主要主体,政府是辅助角色。政府可以释放一些城市治理需求,如农林植保、巡查、巡检、安防等业务,根本目的是对低空应用场景消费进行引导、培育和推动。”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大众消费级市场的兴起,也为地方低空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例如,深圳作为先行者,通过无人机外卖配送、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城市服务水平,还带动了物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通过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结合,可以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继家电、房地产、汽车、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轮大众消费浪潮。”马剑说道。
最后,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聚是必不可少的。
张刚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归属,建立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服务能力;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低空航空器的制造水平和运营能力;市场则需要不断探索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以深圳为例,依托当地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且通过产学研用紧密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深圳不断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吸引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落户发展。
今年以来,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纷纷规划和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将成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重要集聚地。北京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已设立在中关村延庆园内,该园区将充分利用延庆区的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中关村延庆园内已集聚航天时代飞鸿、远度科技、清航装备等无人机企业超百家,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延庆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旅游”更是脱颖而出。“乘坐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俯瞰八达岭长城的雄伟,飞过碧波荡漾的野鸭湖、官厅水库,更是全新的旅游体验方式。”北京市延庆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未来延庆区将按照‘五个起来’发展思路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即‘飞起来、管起来、聚起来、大起来、响起来’。通过向无人机企业免费开放测试空域,加大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力度,推动全域无人机应用场景向园区企业开放。”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剑建议,地方政府在发展低空经济时,应综合考虑规划、场景、消费、技术、军民融合及安全等多个方面,形成系统性、前瞻性发展策略,以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