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工增雨过猛掀走落地窗?一文解读“向天借甘霖”|温度记·探真

羊城派 2024-09-04 20:04:30

“突刮大风,吹走16楼整面窗,感谢人工降雨,让我早一天发现这个豆腐渣工程。”

昨日(9月3日),一名重庆居民诉说了其遭遇。其口中的“人工降雨”,系当地2日至3日在多区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人工降雨还能带来强对流天气?一时间,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还称“人工增雨过后,怎么感觉更热了?”高温天气真能靠人工降雨“逆天改命”降温吗?炮弹打的人工增雨会不会污染空气?

从避雷针开始,到往云层里播撒食盐、干冰和碘化银……人类影响天气的尝试,几乎可以说古已有之。从祈天求雨的希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趋利避害的可持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创新实践正向天空延展出更美的画卷。

向天借“甘霖”,唤出强对流天气?

9月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2日下午重庆多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虽然效果不错,但后劲有点猛,“20个区县出现8级以上大风”。

“吃着串儿呢,锅都给掀了”“突刮大风,吹走16楼整面窗”重庆人工降雨相关话题下,当地网友纷纷留言诉说亲身经历。

据媒体报道,9月2日14时至9月3日2时,重庆在黔江、沙坪坝、北碚、渝北等17个区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射高炮弹158枚、火箭弹37枚,燃烧烟条24根。作业区域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雨量0.1毫米至31.4毫米。

而上述窗户被吹掉的重庆居民相关视频显示,下雨时刮起了风,先是将窗户的一角吹开,继而整面窗户开始摇晃,最后整面窗户全被刮走。“窗户被吹走的时候我们在家里,离窗户挺远的。”窗户装了三年,材料不是特别好,安装也不到位,事发后商家赔偿了4000元。现在,他们已经定制了新的窗户。

人工降雨,真能带来强对流天气吗?

对此,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张逸轩解释,此次大风过程主要由于大气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所致。因为出现明显降雨后,大气不稳定能量在释放过程中,会出现冰雹、阵性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张逸轩还表示,同时,强对流天气又使得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更好。

“刮大风的情况肯定是有出现,但是这个是属于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人工降雨并不会引起极端天气,大风情况是由于自然的热对流产生。”重庆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

“不是人工增雨作业导致了强对流天气,而是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开展。”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强解释,正是因为昨日出现强对流天气,同时大气中的云层增多增厚,二者结合非常利于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作业开展。

只待“金风”“玉露”一相逢

人类祈天求雨的探索,古籍多有记载。早在17世纪,清代《广阳杂记》载有:“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清楚记载用土炮轰击雹云,以减轻冰雹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

科学家开始真正了解天气的“脾性”是在1938年,美国科学家霍尔顿在麻省理工学院试验站用吸湿性物质播入暖雾中消雾,这是首次符合物理原理并获得成功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

我国最初的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当属20世纪50年代的山西消雹。1950年7月6日的《山西日报》记载,“为防春雹,开春就部署土炮土枪,并由民兵组成观天组、炮手组等。特别是当年5月25日天气陡然闷热,武乡县151个村庄警觉起来,当西北方黑云压顶移来时,上千门土炮土枪齐击云体,迫使雹云四散。”

事实上,人工降雨并非凭空“造雨”,而是当天空中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时,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

那么,天上随便一朵云,是否就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非如此简单。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2000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过冷水,且云体外具有充足的水汽通过辐合抬升源源不断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认定具备增雨潜力。

然而天高云淡时,肉眼无法辨别云里的情况,负责“审核”的重任就落在了现代化探测设备上。

目前,这项任务由天气雷达、探空仪、地球静止卫星、极轨卫星、探测作业飞机等组成的综合监测系统具体执行,由它们锁定合适的、可以作业的目标云。当目标云“现身”,时机出现,只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可化云为雨。

想要实现人工增雨,合适的云团和催化剂缺一不可。究竟是哪些催化剂可助气象工作者化云为雨呢?

专家告诉我们,人工增雨雪使用的催化剂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大量产生凝结核或凝华核的碘化银等成核剂;第二类是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干冰等制冷剂;第三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这些能够促进降雨的催化剂,是如何被送入云团的呢?

人工增雨作业飞机是云内播撒催化剂的最佳装备,可将催化剂直接撒入云中。其上装载的探测仪器还可对作业前后云的状态变化进行追踪监测。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面积大,增雨效果好。

人工增雨过后,感觉更热了?

热切盼来的人工增雨,下了之后反而更热了?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

“人工增雨过后,我市大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出现了明显降水,空气湿度明显增加,觉得热是因为体感温度增加,实际的气温并未有所升高。”李强解释,短暂降雨带来片刻清凉过后,重庆气温又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温度,这是因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

张逸轩也表示,虽然这次人工增雨的降水量虽然不大,但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哪怕是少量降水也能带来短暂的清凉。

“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去影响到整个天气系统。现在,副热带高压依然占据主导,重庆的晴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李强说。

这种“向天借雨”的做法,是否可以全面普及?事实上,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人工增雨。

上月初,浙江局地42℃,有杭州当地网友发出了“可以人工降雨吗”的疑问,有媒体采访后解答称在当前天气条件下,杭州及周边地区上空云层稀少,难以达到适合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

2022年7月,因天气太热,广州也有不少人热到呼唤降雨,希望有人工降雨凉快凉快。对此,@广州天气表示:“做不到啊!”

@广州天气表示,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水滴凝结成雨,其本质是对自然界降雨的必要条件进行补充。

通俗来讲,无论怎样,最重要的前提是,天上得有足够多的云才能降雨,如果是晴空万里的天气,不管用什么手段都无法制造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会否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人工增雨能够有效地抗旱降温,但也不禁让人担心,向云中播撒各种催化剂,会不会污染环境,特别是会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呢?

对此,气象专家介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也就是固体二氧化碳,以及液氮、碘化银等,且每次作业只需使用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其主要成分干冰和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它们都是“生态安全催化剂”,不会污染环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展予表示,最常用的催化剂是碘化银,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所播撒的碘化银浓度是极其微小的。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环境当中的银离子的含量有一个安全标准,每升水当中银离子的含量不大于0.05毫克。经过人工影响天气以后,所使用的催化剂对环境和水应该是不会影响人体的,不会污染环境,因为浓度远远低于标准值至少是两个量级以上,在国外和国内都有检测的数据。

人工增雨、人工降雪……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有60多年发展历程,已从传统的以防灾减灾为主向防灾减灾、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领域服务并举转变,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和水循环,只有不断增进对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生命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资料:华龙网、封面新闻、第1眼新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央视新闻、上观新闻、中国天气网、九派新闻、上游新闻、中国气象科普、科普中国、中国气象报社、@广州天气、中国气象新闻网、中国气象局、潇湘晨报等)

话题主持|记者樊美玲

0 阅读:77